超过600家首店——即将过去的2018年,上海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作答。横向对比,这个数字在全国遥遥领先,占了全国首店的半壁江山;纵向对比,2017年上海的首店数量是226家,今年则是去年的2.65倍。
数量背后,更有质量。为何只有上海的首店能在各区各商圈“全面开花”?为何生活美学类的首店成为2018年的一道风景线?为何消费创新在上海首店集中爆发?剖析上海600多家首店,更能读懂上海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密码”。
首店“遍地开花”,甚至渗入小巷后街
华为智能生活馆上海首店落地,它没有选择市中心商圈,而在闵行区的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安了家;绿地旗下进口超市G-Super上海首店开张当日,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但它的选址落在有点偏僻的宝山万达广场。
上海能一口气新开600多家首店,最大特色在于“遍地开花”。根据中商数据提供的首店数据,今年1月至10月,落地南京东路商圈和南京西路商圈的首店数量仅占总数的8%及6%。紧随其后,淮海中路、新天地、徐家汇、陆家嘴、五角场、虹桥天山、中山公园、大宁、大虹桥、七宝、莘庄等二十多个重要商圈你追我赶,上海首店选址碎片化的特征明显。
首店不仅喜欢落脚新开业的综合商业体,还敢开在支马路上。咖啡店品牌%Arabica在中国的首店藏匿于武康路的一条巷子里,但人气颇高。衬衫品牌镰仓首次进入中国,快闪店选址时在上海各大商圈转了一圈,最后精准选在InShop——静安寺商圈一条地下通道。
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认为,首店在上海能够“全面开花”,甚至渗入小巷后街,是上海商业成熟度的体现。与此同时,各大商圈着重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使首店选址时能更理性地考虑品牌气质与商圈的吻合度,提高坪效。
生活美学类首店:唤醒你的艺术细胞
今年在沪开张的首店中,生活美学类首店频现是一个新趋势。国庆黄金周期间,倡导生活美学的新媒体平台“一条”在莘庄、浦东和新天地连开三店;就在几天前,苏宁极物上海首店在松江万达广场开业,同样主打“高设计、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新物种。摆放在货架上的商品不仅颜值高、质量有保证,而且相比大品牌,价格也更加合理。
在孔福安看来,大批生活美学店的落地,代表着消费者更加关注品质本身,而不再一味追逐品牌。
有意思的是,相较于餐饮品牌和零售品牌,生活美学类首店大部分都是全新品牌,包括网易、苏宁、淘宝、小米等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及新媒体平台走到线下。上海苏宁易购副总经理蒋攀认为,在新的模式中,互联网巨头成为买手和品控专家,通过整合资源,剔除中间商差价和品牌溢价,大幅降低运营及库存成本,把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带给消费者。
记者手记
消费创新助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最近两年,800多家首店冲进上海市场,国内外品牌同台竞技。想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拿出点真本事。在大量首店中,不少品牌是大众熟悉的,门店风格却是崭新的——各种概念店、旗舰店、融合店的诞生,都是品牌试图通过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寻找消费升级中的发展空间。
去年年底开业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亚洲首店就是最好的证明。开业一年间,该店累计接待数百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占比达40%,一跃成为星巴克全球销量最高的门店。尝到甜头之后,星巴克决定于明年2月在沪开设首家“星巴克臻选×意大利焙意之烘焙”门店。
“今年上海新开业的综合商业体超过60个,商场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我们希望将更多新业态、新流量和新体验导入商业项目,迎合更多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绿地缤纷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昨天,绿地缤纷城升级到2.0版本,引入吃喝研究所、食番街、佰乐杯啤酒精酿等一批新品牌或新业态,用更多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在《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消费创新度是一大指标。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认为,大量首店、首发有效带动了消费业态、模式、技术等的全面创新,将帮助上海商业从并跑到领跑,最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