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虚怀若谷 含蓄深沉的怀旧画家

2017-08-15 17:22:5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头像_副本

吴晓明(1954年—)。画家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2017年8月11日,笔者走进著名油画家、版画家、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吴晓明的画室。画室很有特色,整排古典红木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典藏书籍。画室里整齐摆放着他亲手创作的艺术品:一对有阴阳特征的景德镇瓷器、一个古色古香的陶马摆件、一台绘制了木框的缝纫机等,处处彰显着艺术的气息。

  在谈及版画创作是否受益于其父——著名老一辈版画家吴谷虹先生的影响时,吴晓明表现出了让笔者觉得特别亲切的,不属于他年龄的叛逆。他笑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去继续父母所做的职业,这是青春期开始就会有的逆鳞。我之所以创作版画,是因为受到水平远不如我的人居然在创作版画的刺激。”吴晓明在谈到其父临终前对他的版画作品表现出极大的认可时,那份他尽力隐藏的深情依然不自觉流露。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石库门_副本(带logo)

吴晓明《石库门》(1990年),版画。摄影 彭丽

  “版画创作上,我是有点懒的。”

  吴晓明说,他自己不是特别勤劳的艺术家。吴晓明在版画方面作品最多的是石库门系列。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如同北京的四合院,这种建筑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区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体现了上海的弄堂文化和混血文化的精神。吴晓明的石库门系列以三块画板为基础,创作灵感来自于具有历史价值的石库门建筑的日渐减少。吴晓明非常怀旧,他坦言石库门承载着他儿时的回忆,他绘画灵感的60%来自怀旧,尤其是对上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有很深的情结。

  吴晓明并非真懒,他在石库门版画的创作上,加入新元素不断进行再创造,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文化打造成别样的美。正如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杨南荣先生说:“吴晓明’懒’得好,他的’懒’应该加引号,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非常有智慧。”

  与版画创作的少而精不同,吴晓明的油画作品颇丰。他有一个特点,创作版画的时候,不创作油画;同样,创作油画的过程中,也不涉及版画创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相依的老屋_副本

吴晓明《相依的老屋》(1994年),油画。摄影 彭丽

  “创作时,一定要一心一意的,专注很重要。”

  吴晓明说:“其实,骨子里我是安静的、孤独的”。他喜欢回忆和怀旧,非常擅长用绘画诠释对过往时空的追忆。因此,他的画有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特别是《老屋》系列,既是对中国民宅的创作,更是对过往时光的缅怀。《95上海文化年鉴》介绍说:“《老屋》系列作品手法细腻,展现了古老建筑的沧桑和历史的悲壮变迁。”《老屋》系列以屋为主题,怀旧是画面的主色调,虽然没有人物的描绘但很有生活气息。特别是每幅作品的点睛之处,比如:墙面上绿色的藤蔓、乡村小道上奔跑的小狗、墙上挂着的工作服、屋顶上飞翔的群燕或雄鹰、近景处舞动的小草……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老屋》虽然沧桑但不压抑,看似悲壮却充满生活的张力。

  旅英华裔收藏家李俊英女士称:“吴晓明虚怀若谷、含蓄深沉,创作出一幅幅萧瑟淡泊、荒寒简远之作 ,往往催人泪下完美演绎出萧瑟境界之笔墨之趣,淡泊之处之笔墨之神,沉寂之极之思想之深。吴晓明别具一格的独特画风,扫低俗喧嚣、辟尘俗蹊径,简约且深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飞过人烟_副本

吴晓明《飞过人烟》(1992年),油画。摄影 彭丽

  “创作要用心,作品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体现。”

  吴晓明说,其实题材只是表象的东西,个人的经历和对人生、历史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方面。作品要有情感,情感要能打动别人。因为吴晓明的作品中蕴含着孤独和沧桑,才让观者在读作品的时候,不自觉的去聆听自己内心深处孤独的声音,引发共鸣。

  好的作品应该传递的便是这份共鸣。它不一定要喜悦、灿烂、欢快,可以晦涩、伤感、沧桑、孤独,因为无论是酸甜苦辣咸哪一种颜色,都是生活的本色。

  近些年来吴晓明周游列国,绘画的题材内容也从"苦难乡村群落"转身为十分洋气且意味深长的风景油画。新的作品多以风景题材配上动物静物来展现生活中蕴含的深沉哲理,定然能带给观者新的思考和共鸣。期待吴晓明先生更多佳作面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