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诗文书画有真意

2017-07-04 16:41:5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地处中原的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重要的依托,刘奇便是这文艺战线上比较显著的一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刘奇_副本(带logo)

  刘奇(1960年—)。摄影 彭丽

      刘奇,笔名黑木,当代书画家、篆刻家,1960年生于桐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会员,南阳书画家研究院院长,南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刘奇为人豪爽,为艺执著,是南阳文化界大家耳熟能详的“奇哥”。曾供职于金融单位,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艺术创作,朝夕沉浸于古今艺术的创作探索上。

  字的良缘

  《字的良缘》是著名作家,刘奇的好友,二月河先生2008年4月11日所作,此为《书画刘奇》艺术专著的序言。二月河先生在文中有这样的评价:“刘奇先生的书法作品,一如其人,大气磅礴,书风师承‘二王’,清新、妍美、生动流便。他的功力深厚,书艺精湛,最重要的是艺德高尚。”他非常肯定刘奇的人品,称他是“浮躁时代头脑冷静的谦谦君子”,为人大气,处事谦和。

  除二月河先生之外,文艺界很多大家,同样对刘奇评价颇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书法_副本(带logo)

  刘奇书法《一茗茶品》。摄影 彭丽

  神清骨迥  闲雅俊逸

  “神清骨迥,闲雅俊逸”是中书协李维先生对刘奇书画篆刻的印象。文中他用很大的篇幅称颂刘奇书法的章法,“在章法上,刘奇很大程度上借鉴尺牍和稿书的形式,形成参差不齐、自然错落的变化,加强了墨色浓淡涨枯干湿的对比和行与行之间的长短变化,通篇看起来节奏感很强烈,显得疏密有致,从容不迫。”

  在谈起刘奇参加八届国展的作品时,李维先生指出:“在纵横方向上疏密变化很大,但是行气却自然贯通,点画刚劲清拔,笔势往来冲突,清晰可辩。在用笔上很注意法度,每一笔的起收都极为细腻精致,转折提按也交代的清晰果断,显得骨力洞达,神清气雅。”

  书法是刘奇精神的载体,早已成为其内在生命的一种需求,书法性情的手段。因为一颗平静心,他的书法始终透着一种闲散和悠然自得的满足,颇具审美深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山水图_副本(带logo)

  刘奇《春》国画。摄影 彭丽

  诗文书画有真意  贵能深造求其通

  二月河曾说,刘奇虽已天命之年,但很不安分,在书法娴熟的基础上,又开始从事绘画创作,在绘画上,刘奇始终坚信“想法比技法更重要”是一条朴实的绘画道理。

  刘奇的中国画着重在写意,采用从写神、写意、写情为目的的表现形式。不论是闲花野草,或是山雀秋虫,或是远山近水,他进一步提炼创作,作品有的粗笔大写,有的轻轻点缀,他不追求刻意雕琢,而是在清淡的色墨中透出其优雅和清新的感觉。

  明画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说:“意之所游,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处是也。然又有意有所忽处,如写一树一石,必有草草点染取态处。写长景,必有意到笔不到,为神气所吞处,是非有心于忽,盖不得不忽也。其于佛法相宗所云极迥色极略色之谓也。”

  吴昌硕说:“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作品便如作者一样,有形而无形。于狂劲洒脱的感观中,透露出清雅散淡的意境,形散而神不散,雅静而苍浑,矛盾且统一。

  有个著名的学问家曾认真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毕竟要在宽广的天地中展开,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的立美逐丑。世间最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所有美中,艺术之美犹胜吧。

  正所谓“空阶夜雨皆学养,柳乱蝉嘶换墨阵。”纵是丹青疏笔,亦抒凭栏意,并浪漫与厚重,共理智与随意,虚实与精灵。

  套用刘奇一对联“莫说茶水淡须知淡中有味,休言菜根苦要在苦里求甜。”用中原人的淳朴,便终为“做数件可流传傻事消磨岁月,会几个有见识高人论说古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