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画作赏析:用作书之笔绘河山

2017-07-04 15:39:5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林散之(1898.11.20 -1989.12.6)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林散之,当代杰出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因其“林体”书法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被誉为当代“草圣”。

  在中国的草书史上,古有王羲之,近有林散之,看起来无关的两个人,却都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书法中的草书,这是一种容易让人疯狂的字体,它美得让人疯狂,也难懂得让人疯狂。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_副本(带logo)

林散之 《金陵山水》  上款。摄影彭丽。

  行草而神不草

  习武之人,都知醉拳的威力就在看似毫无章法的醉态中,草书之韵,同样在这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趣中。笔墨变化难见点画与结字形态之具象,但其中虚灵超脱的墨象又好似受某种法度的调控。聚墨处黑而亮,就好似一幅作品的眼睛,亮晶晶神采夺人;枯墨散峰处一枯再枯,看似墨尽实则意境就在这虚丝中。时而浓妆素裹,时而淡扫蛾眉,时而珠圆玉润,时而翩若惊鸿,浓淡干湿无穷变,激流舒缓两重天。特别是独特的悬腕写字之法,曾自言“我用悬腕写字全亏范先生的教导。本来我写字是伏在案上,全用笔拖,不懂也不敢悬腕。从范先生学书后方懂得悬腕之法。悬腕才能用笔活,运转自如。”立于案前,看白纸浓墨,台砚羊毫,方有书不尽滚滚长江东逝水,绘不完万里河山尽开颜的大气磅礴。方能直抒胸臆,下笔有神,转承有力,挥洒有气,表现有韵。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全图_副本(带logo)

林散之《金陵山水》。画心104高、33宽。萧平(左下)林筱之(右上)精彩双跋。摄影彭丽。

  用作书之笔绘河山

  林老应该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说起他治学时这一往无前的钻劲,不得不提及他另一个名字“林三痴”,林散之,号“三痴生”。从1898年到1989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教科书,记得有句话说“如果你坚持了你的梦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林老无疑是一位楷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_副本

林散之《金陵山水》画心。摄影彭丽。

  林散之十三岁学画人像,并学工笔人物画,后又自学山水画。只有具备这样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气神,才能使其作品在“不拘于法”中,轻松自如并且游刃有余,在轻松自如中,又苍劲有力,耐人寻味。人生不只在于长度,更在于厚度。对他的作品,即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山水画作,往往亦是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真,认识愈深。

  林散之之墨法则更多灵润之意。他在这一方面深切而独到的体验,施之于草书,为草书开一新境界。而其在写意山水画的意境追求上,景物造型上及布白的奇正、虚实、墨白的处理手法上所获得的深切体会,渗透其书法的字法、章法,又使其书具有了独特的个性趣味。

  这位把书法“写到灵魂最深处”, “用作书之笔绘河山”的书画家。其“瘦劲飘逸”的“林体”是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大气磅礴的山水更有其独特韵味。正如赵朴初赞曰:“万里行程万卷书,精思博学复奚如?蚕丝蜂蜜诚良喻,岁月功深化境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