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98岁 我又不老

2017-07-04 16:40:0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张苏予_副本(带logo)

张苏予(1920年—)。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2017年6月18日,与几位老师一起,来到张苏予老师疗养所在的医院拜会。医院的护士一听说我们来见张老师,欢喜的在前面带路。病房疗养条件安静且干净。最诧异的是2平米的阳台,在医院的支持下,被张老师布置成了自己的小画室,一个简单的画架,还有未完成的作品,在阳台上不规整的摆放着,阳光从窗外斜斜的照过来,暖暖地,正好打在画架上,整个环境很温馨静谧。

  张老坐在阳台的椅子上,阳光暖暖的照在他身上。他因为耳朵听力下降,带着助听器,我们或站,或坐在病床和病床旁的椅子上,与他唠家常。

  “这个阳台,因为临床的李老不用,我就做成了自己的小画室。”说着,就跟我们指着外面的风景说:“你们看,往远处看过去就是上海的高楼大厦,还有黄浦江,早上和下午的阳光下,风景很不一样。但是,我更喜欢傍晚夕阳下的风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井岗秋色 1997_副本(带logo)

张苏予《井岗秋色》1997年。摄影 彭丽

  “我看到美景就想画,画了一辈子,也闲不下来。”

  他说:“有时我坐在这里画窗外的风景,有时我抱着素描本到一楼的挂号区画来往的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他说,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他都很好,他每天也没事,就经常画画,不然手会不熟练的。

  他说,很多人到一定年龄眼睛就不好,或手抖画不了。他强调说他非常幸运。他就只有耳朵不好,有时候听不清,让我们说话声音要大些。但是他的眼睛很好,手也不抖(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语气很骄傲)。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廖静文徐悲鸿(带logo)

徐悲鸿与亲友合影(左一廖静文,左二徐悲鸿,左五张苏予)。摄影 彭丽

  “你们看,一辈子都能画画,我就是这么幸运。”

  我们好奇的向他请教保养的秘诀,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就练气功。别人不懂,是瞎练,我告诉你们,我可比别人专业。”他还说,原来没到医院疗养时,他每天就坚持跑步,多数时候就跑5公里,到现在为止,他每天还会运动。说着,他很激动的站起来走到病床边,双手扶着病床,以手臂为支撑左右摇摆身体。然后跟我说:“小姑娘,你年龄最小,你来试试,看是你们年轻人厉害,还是我老头子厉害。”然后我被赶鸭子上架,在他的调侃下吃力的摆了两下,就气喘吁吁了。他说:“看吧,这是需要功夫的。”

  我说:“您老老当益壮嘛!”

  “我才98岁,我又不老。”

  张老这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句话,我真的回味了很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 20多岁的时候担忧自己奔三,30多岁的时候又担心自己奔四,经常会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可是,真的老了吗?我们有没有很认真的想过自己的98岁,到那个时间,我们要做什么?为了我们的98岁,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烂漫 1982_副本(带logo)

张苏予《烂漫》1982年。摄影 彭丽

  张老20岁、30岁、40岁的时候,又在做什么呢?他在画画,他坚持了一辈子的绘画。他一直说能得徐悲鸿恩师的指点,是一种幸运。我却觉得,他最大的幸运是很纯粹的用心画了一辈子。绘画,除了手上功夫,最关键是用心,心中要有朝气,要有美感,要有画面,心中要始终装着美,这样下笔便不会无味。不被年龄桎梏,永远保存着最初学画画时内心的样子,方能愉悦的创作一辈子。

  毕加索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画了一辈子,才画得像个孩子。”著名的国民漫画大师丰子恺在《儿童画》里提到:“孩子们的画更富有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

  90后”张老的梦想,一直都和美有关。

  我们常说:真善美。这三个字,从来都是“真”在前,要做到“美”,首先要“真”。这个“真”,是真实、真诚、纯真,更是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艺术从来都是一项美的事业,可美若失去初衷,便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

  最难能可贵的从来都不是坚持,而是一辈子。

  (编者注:张苏予,1920年生,上海人,广西艺术学院毕业,解放前曾在广西省艺术观美术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解放后一直从事美术出版工作,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过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