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细化治理”走出新路

2017-05-09 07:35:19|来源:人民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社会治理下“绣花”功夫 上海“精细化治理”走出新路

  人民网上海5月8日电 (唐小丽、王文娟)今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上海,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刻。发展,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样,也带来新矛盾、新问题——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成长的烦恼”,上海举全市之力积极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调研成果落地,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每年确定一个重点调研课题,即“一号课题”,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针对涉及面广、硬骨头难啃的重大改革、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抓思路抓调研做到精准施策,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开花结果。

  2014年,社会治理创新成了“一号课题”,让“基层增能力、组织有活力、群众得实惠,让基层干部眼睛为之一亮,更要让基层群众眼睛为之一亮”。

  所有街道取消招商引资 社会治理成工作重点

  2014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街镇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极为重要,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与服务上,加强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城市管理的工作。”

  应中央要求及现实情况所需,2014年上海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并于当年年底出台了“1+6”系列文件。根据改革方案,上海一举取消了街道延续30多年来的招商引资职能,各区不得再考核街道经济发展指标,而代之以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动员社会参与、维护社区平安等基层服务职能。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就需要破解街道、社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更需要精细的制度设计和执行。

  人民网记者从2015年初开始,共对上海60余个街镇进行了采访调研。徐汇区推出“满意在徐汇”“1+(1+3+1)”组团式走访调研,普陀区在全区开展“同心家园”建设,闵行区打造“邻里中心”社区服务新平台……各种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在上海各处遍地开花。

  图片默认标题

塘桥街道的“潮汐式停车”,错时停车,互惠共赢(塘桥街道供图)

  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的“潮汐式停车”、虹口区欧阳街道的“狗妈妈巡逻队”、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墙上菜场”、浦东新区张江镇的“管镇联动”、徐汇区凌云街道的“绿主妇”、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的“微心愿”、闵行区莘庄镇的“臭皮匠工作室”、徐汇区湖南街道的“金相邻”……两年时间调研下来,记者总结提炼了近60个社区治理的样本案例,基层干部和社区群众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居民群众更是普遍反映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最严标准交通大整治 让上海滑出“堵城”TOP10

  2016年3月25日,一场力度空前的交通大整治席卷上海。持续已经一年多的上海交通大整治,并不是上海第一次直面交通这一难题。

  “交通整治,年年都开展,往往是整治一阵,交通秩序好一阵,一旦整治结束,该怎么乱还怎么乱。交通违法行为量大面广、反复性强,加上法律支撑不足,一些瓶颈问题难以解决。”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副总队长王亮说,这一次转变理念,将重点从“维护秩序”转移到“整治违法”,扭住“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这个关键,以查处违法来立法律规矩。

  图片默认标题

每天,千余辆警用摩托动态街面巡逻执法。 屠知力摄

  这一轮的上海交通大整治,目标直指违法行为。在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白少康看来,上海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明确目标定位,运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难题,把大整治工作准确定位为“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以整治违法行为为核心,以查处违法来立法律规矩、以纠正行为来正尊法风气,牢牢牵住城市交通管理的“牛鼻子”。

  城市如同生命有机体,管理需要“绣花”式的精细化。在交通大整治中,上海警方将全市划分为97个交通执法管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镇和派出所,把管理责任直接落到每一个责任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路口。

  在解决“停车难”这个特大城市普遍痛点,上海积极整合、盘活社会资源,针对商场、小区、写字楼的闲置资源,定制了“潮汐式”的停车位解决方案,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

  一堵一疏,不仅破解城市交通乱象,更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准不断提升,既解决交通问题,也化解民生难题。

  一年来,这场交通违法大整治被贴上“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标签。是否属于“最好成绩”,需用上海市民的出行获得感检验。在今年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2016年度十大堵城,上海滑出TOP10。数据显示,上海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平均每天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应勇市长担任总河长 今年底上海河道消除黑臭

  2016年11月22日,在上海市委举行的电视电话会议上,韩正强调,水环境是上海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当前,部分郊区和城乡接合部的中小河道黑臭问题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到2017年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全面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特别是郊区和城乡接合部水环境质量,使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有更多获得感。

  今年2月初,上海正式发布《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上海全面推行河长制,上海市市长应勇“挂帅”担任总河长。《方案》规定,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市、区、街镇三级河长体系,开展631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目标为今年底上海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图片默认标题

  史家宅河的废品回收站(拆除前)

  图片默认标题

史家宅河的废品回收站(拆除后)(漕河泾街道供图)

  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上海还剩不到240天。

  如此多、如此长的河道,今年年底前消除黑臭,可能吗?近日,上海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在做客“2017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从目前的开工进度来看较为乐观。截至今年3月底,列入整治计划的471条段黑臭河道基本完成“一河一策”的编制任务,累计开工建设625公里,占总长度的99%;702条段黑臭河道已开工建设357公里,占总任务量的55%。同时,沿河违法建筑拆除、工业企业治理、畜禽养殖场退养、市政雨水泵站治理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即使是今年一季度刚排摸出的691条段黑臭河道,上海水务部门也立下“军令状”,要在今年开展整治,力争年底完成;更早启动整治的其他黑臭河道更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在年底前完成。

  “市民不满意,河道黑臭的‘帽子’就摘不掉。”白廷辉表示,水质监测结果只是判断河道是否消除黑臭的标准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公众满意度。在河道整治前后,水务部门将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此外,还将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络舆情等渠道进行监测分析,跟踪市民反映的水环境问题是否得到处置解决。

  “五违”整治补齐短板 “拆建管美用”并举

  2015年上海两会期间,浦东新区代表团爱新觉罗?德甄代表带来合庆镇勤奋村70岁黄妈妈的发问:“环境太差了,何时能改善?”上海市主要领导当即回应:“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政府一定采取措施整治,不让‘黄妈妈们’失望。”

  2015年9月15日,一场必将记录于上海城市发展史册的环境大整治行动开始了。当天,市委、市政府在浦东合庆镇勤奋村召开现场会,对全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要求回应广大市民群众期盼,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安全隐患、加强城市管理,补好城市发展中的短板,让整个上海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为何把重点工作放在乱搭乱建和交通违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短板”上?“短板制约,既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也是引发重大风险隐患的薄弱环节。”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这是检验我们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水平,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检验我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试金石。”

  地处虹桥国际机场北侧的许浦村,村民约2000人,却集聚了3.5万外来人口、近300家企业、600多个违法经营摊点,许浦河污染严重。2015年11月,闵行区和华漕镇宣布整治“五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很多人摇头:华漕镇干部真敢碰硬吗?违建利厚,村干部也有份,舍得拆吗?

  于是,许浦村先从村集体的大企业拆起,从党员干部拆起,全程公示,依法依规,不留死角。看到党员干部动真碰硬,“先革了自己的命”,村民们心服口服,随之跟进。57万平方米违建拆了,256家非法企业关了,包括危化品企业3家,560多个违规摊点取缔了,外来人口也减少了一半。拆违之后,许浦村为每户村民统一建了院墙,新建了绿地花园,铺设了地下管网,恶臭的许浦河也在疏浚之中,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啃”下许浦村,激励了全闵行。事实上,拆违所带来的远超人们原本的期待,正在产生乘数效应:环境整治挤走了违法搭建和落后产能,也为转型腾出了发展空间。

  图片默认标题

有着张江“最牛违建”之称的张江路605号旁违建被拆除(张江镇供图)

  比如浦东新区的张江镇,2014年、2015年、2016年,拆违分别为12万、25万、106万平方米(完成浦东新区下达任务420%),连续三年保持翻番势头、实现无新增违建、无新增违法用地,而今年则力争实现“两个零”——必拆违建清零、新增违建为零。

  张江镇拆违不是简单地一拆了之,而是系统考虑谋划,坚持“拆建管美用”并举。统计显示,近几年,张江镇共投入3.7亿元完成15个老旧小区综合更新,受益居民8.6万人次。占地42亩的孙桥中心绿地今年6月即将建成,54亩的张江主题公园将于8月开园,171亩的川杨河生态绿廊正在加快建设。不少企业和群众反映,拆违后张江镇环境变好了,合法建筑收益提高了,遵纪守法的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有证集体资产通过全区公开交易平台,租金普遍提升200%以上,既实现了保值增值,又优化了经营业态。

  上海正从“社会管理”迈入“社会治理”时代

  要问基层社区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不少干部感叹的是“百人百脾气”,诉求多样又复杂,难在“九龙治水”也有缺位和越位,难在“一厢情愿”也无法解决痛点和难点。普陀区委书记施小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社会治理工作,不能大包大揽“爱你没商量”,到头来居民却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于是,针对各种繁杂问题,干部群众频出奇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提供服务,各方面层出不穷的金点子、好办法,让很多困扰社区已久的问题、难题被一一化解。

  图片默认标题

不放鞭炮,社区居民寿晋荧与爷爷为邻居写春联过新年(龙华街道供图)

  2016年1月1日起,《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首次明确,上海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街道成了主阵地,告知书由居委会一一送进千家万户;除夕、元宵夜,街道干部、社区志愿者和民警一起值守,不少居委会设置烟花爆竹回收点,“礼品换烟花爆竹”,或提供电子爆竹——2016年、2017年春节期间,上海外环内“零燃放”令人惊喜。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让全市4000多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区书记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编待遇,4.3万名基层人员纳入首批社区工作者队伍,城管等部门执法管理下沉,4000多家社会组织“活”了。

  “近年来,针对现行体制存在的诸多不适应,上海以基层为基点,启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全面创新,政府扮演的角色正在由‘划桨者’变为‘掌舵者’。”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上海,正从“社会管理”时代迈入“社会治理”时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