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发明家胡振球:成为“大国工匠”不是梦

2017-05-02 08:37:31|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东方网记者郁婷苈5月1日报道: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成长为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60多项的全国劳模,跨度有多大?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胡振球给出的答案是10年。

  敢于创新,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10年前高中毕业,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来到了大上海。面对来之不易的新工作,他心里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胡振球告诉记者,当时,他对于“好”字的定义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企业内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金点子,简化工艺流程。可那时的他连图纸都不会看。

  面对困难他不气馁,常常在午休时间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请他们给讲图纸。一有空就往单位的职工书屋里钻,发奋学习。2009年,他作为一名农民工班组长,参加了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EBA培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班组管理的实践中,激发众人智慧,在岗位上不断创新。

  当时,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看着大伙儿天天加班,生产效率却始终提不上去。胡振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大胆提议能不能开个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可操作时却又遇到了难题,模具中的关键环节举升油缸部位始终无法做到上下部件的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反复琢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了多次尝试,最终找到了办法。模具投入使用后,每台车的工时从原来的3天减少到1天,使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

  追求完美,实践逼出新思路

  2013年,辽宁盘锦市来企业订了三台清扫车试用,车运过去得到的反馈却说不好用,要求退货。这是首次打开北方市场的第一笔订单啊,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胡振球临危受命,赶赴盘锦。可一连三天,也没有丝毫进展,对方说,如果再找不到问题就要退货。第四天,他干脆跟着车一路前行,车在前面开,他就跟在车后,不顾扬起的灰土仔细察看。这时,他发现,原来清扫车前后两排吸尘孔是平行的,吸口不在中心位置,才导致了吸不干净。如果把两排清扫孔错开,再把副吸的角度倾斜,内部加装导流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此时的他兴奋不已,立刻就同当地工人通力合作,攻坚克难,一举破解了难题,不仅避免了产品退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立足岗位创新的勇气和自信。这项在“火线”创新改革的新工艺,他把它命名为“倾斜复吸式”清扫装置,极大地提升了路面清洁及物料回收的效果和效率,具有扫路不扬尘的优势和减少雾霾的特点。

  这种纯吸式清扫车,相比传统洗澡车,不用洒水,不起扬尘,吸附的石子黄沙、水泥矿石渣等,甚至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深受河北、山西等厂矿企业的欢迎,为企业打开了北方市场,也成为了神舟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然而,胡振球不甘于现状,又首创了卸料抑尘装置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专用清扫车倒灰扬尘的问题,浮尘扬起量减少90%以上,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传承引领,做“大国工匠”

  “当个好工人,成就工匠梦”,胡振球的发明成果逐渐从最初的小改小革,变成各类专利和效益。几年来,他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2013年,他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2016年被选树为首批上海工匠。

  为了持续创新,胡振球所在的神舟汽车公司16年设立了“工匠基金”,为培育创新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胡振球说,“大家都在谈工匠精神,个人的成功创新只是一个方面,而团队的整体持续创新才能代表真正的工匠精神。”公司为他建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能手。

  如今虽然挑起了中层领导的担子,但胡振球还是坚持“创新是企业活力所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工发明家,胡振球正在向着“大国工匠”不断努力。他告诉记者,“什么是大国工匠,就是做到极致,追求完美,成为行业的引领者,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工作,在专业领域永不止步,使自己真正成为专注于细节、专注于创新、专注于品质,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和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