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卞根琴:凭良心做“阿姨奶茶”

2017-03-07 15:03:01|来源:新民晚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卞根琴这个名字,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但一提她经营的“阿姨奶茶”,江浙一带很多人知道这是“网红”。三十多年了,卞阿姨卖奶茶没离开过霍山路,早已是提篮桥饮食圈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这几年,拿到了经营执照、卫生许可证,注册了商标,她的生意也得以“黑转正”。顾客提着奶茶走进附近的地铁站,安检人员一见,就像见到老朋友似的说:“格奶茶老好吃额。”长住提篮桥这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位今年63岁、头发已花白的老人守着奶茶铺已有大半辈子了。

图片默认标题

图说:粉丝为卞阿姨制作的图片。新民晚报海外版供图

  生意好:门口排队

  卞根琴小时候,她的母亲和奶奶就在霍山公园门口摆摊,卖赤豆藕粉桂花羹和酸辣菜。于是,1992年,当卞根琴面临下岗的时候,家人就提议:不如在家门口用流动车摆个小摊吧。卞阿姨拾起“家传”的老行当:卖绿豆汤、水果羹、血糯米等甜点和饮品。

  最早卖的并不是奶茶,而是赤豆藕粉甜羹,1元钱一小杯。想起当初的光景,卞根琴哧哧地笑了,说自己像“高级乞丐”,人来人往都是住在附近熟识的人,“多不好意思”。她的甜羹,别看杯子小,但料足,尤其受附近中小学生的喜爱。

  台湾珍珠奶茶走红不久,她赶上了这趟时髦,流动车里多了新的主角——奶茶。从一开始的小杯1元、中杯2元,到后来的3元、5元、7元,再到现如今10元上下一杯,生意越做越好。工作日中午12点多是高峰,周边上班的白领在门口排起长队;周末下午1点到5点,有人特地开着车托家带口地来,就为了买一杯奶茶喝。店里也送外卖,最远的送过黄浦江,一直送到对岸的摆渡口,顺利的话赶上一班摆渡船,去一趟也要一小时。“都是认识很久的顾客了,总归送的。”卞根琴说,等在黄浦江对岸摆渡口的这些顾客,原先就在奶茶店附近上班,后来跳槽去了陆家嘴,趁中午吃饭的空档好不容易溜出来,买上一杯。

  “我的生意能有今天,多亏了新老顾客,那些吃我的奶茶长大的,又带来了新的顾客。” “囝囝,叫外婆。爸爸小辰光就在格搭买奶茶了。”市民陈先生带着5岁的儿子来寻访儿时记忆中的奶茶店。也有妈妈把女儿带来对她说,“喏,侬在姆妈肚皮里的辰光,就吃格搭的奶茶来。”

  有些人从国外回来,想再尝到小时候的味道,特意来老地方找卞根琴的奶茶铺,一见面就惊喜地说:“阿姨,侬还在格搭啊?”

  从霍山路83号门口当“马路游击队”,到对面弄堂口摆摊,再到旁边50米远的北京饭店一楼的门面房,之后搬到如今的霍山路68号,卞根琴基本上在一百米内转悠,没挪过窝。

  卞根琴的生意一直主要靠自己操持,起初老母亲也只是搭把手,做做扫尾收拾的活儿。如今,“阿姨奶茶”每天从上午9点半开到晚上8点左右,但卞根琴清晨6点就起来做准备工作了,“不然来不及”。即使生病、开刀,她心心念念的也是奶茶。卞根琴患股骨头坏死,她说这是年轻时进了风寒落下的病。那时妈妈让多穿棉裤,她不肯,觉得干活不方便,而今在店里站久了,从腿酸到腰。难怪两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买了奶茶,还不忘提醒一声:“阿姨,天冷了,少站站啊!”她的甲状腺也开过刀。即便在住院开刀的日子里,她也要电话“遥控”店里的小工。做好手术后才半个月,她就回到店里了。

图片默认标题

图说:年岁大了,卞根琴仍坚持每天顾店。新民晚报海外版供图

  凭良心:货真价实

  市面上奶茶店随处可见,卞根琴只是淡淡地说:“生意大家做。叫我一个人做,我也做不动。就是东西要做得好一点,卫生一点。”

  她做生意从不推销不降价。周围很多奶茶连锁店搞打折促销热闹得很,但店开了没多久就关了。“做奶茶,关键是货真价实。”

  她家不管做什么都不加添加剂,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火候,材料存放要讲究贮藏条件,这些门道都是卞根琴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来的。“外面有的奶茶里面放添加剂,卖的人不在乎,反正东西坏不了。我也吃过别家的奶茶,加了添加剂的,我一吃就知道,味道两样的。”

  卞根琴卖的柠檬茶,柠檬主要用进口的,自己腌。偶尔有一次,她买了便宜点的本地柠檬来做,顾客品尝后说:“阿姨,这个茶哪能味道变脱了?”卞根琴想想,因为这个柠檬回味有点苦,不及价格高的柠檬回味酸中带甜口感好。打那以后,她就不敢贪这个便宜了。不仅如此,“阿姨奶茶”用到的圆子都是她亲手做的圆子,酒酿也是自己做的。这些手艺她先是看着母亲做,“看多了就会了”。再有,不少人家的绿豆汤是冲出来的,卞根琴却是干货蒸出来的,保留了原汁原味,吃过的人都叫好。

  卞根琴不管开发什么新品,里面总爱放一把糯米。“老早阿拉附近有爿绿叶点心店,卖啤酒杯子装的绿豆汤。格辰光我发寒热(发烧),阿拉爷给我3分洋钿买一碗吃。这绿豆汤真好吃,里厢摆的就是糯米。”

  “黑转正”:注册商标

  起初,流动车摆在霍山路83号门口。当“马路游击队”的日子总是提心吊胆,经常碰到主管部门来整治。后来,因为霍山路83号的房子本身也是违章搭建,房子拆了,卞根琴又搬到马路对面的弄堂口。“格辰光摊头旁边有个厕所。两个小姑娘喊我‘厕所奶茶’。我讲,‘厕所奶茶’多难听啊,你们下趟叫我‘阿姨奶茶’。‘阿姨奶茶’就是这样喊出来的。”但是,没有经营执照、卫生许可证,卞根琴经常接到有关部门的电话警告。

  当地城管执法部门希望这些摊贩既能保持原有的特色,又能合法合规经营。根据“引摊入市”“变堵为疏”的整治思路,城管为卞根琴找到了位于北京饭店一楼的门面房,饭店同意将店面长租给她开奶茶铺。门面房离当时摆摊的弄堂口很近,慕名而来的食客也很好找。虽说多了租金支出,但经营合规了,卞根琴再也不愁“被整治”了。

  两年前,上海街边忽然出现一家家“阿姨奶茶专卖”,甚至在杭州、无锡也遍地开花。“这些行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技术含量,没有门槛;这一特点直接导致同质竞争过于激烈,市场供过于求,行业性亏损。”看到自己辛苦经营的小本生意被人山寨,卞根琴也“胸闷”,但要维权难度颇大。2013年底,在儿子赵舫舟的努力下,“阿姨奶茶”终于申请到了注册商标。

  如今在网上可以搜到“阿姨奶茶”的微博,微博名称下写着“上海卞根琴餐饮管理经营部”。里面发了一段“阿姨奶茶正式声明”,写道:上海阿姨奶茶(中国)有限公司是“阿姨奶茶LOGO”的商标权利人。

  生意做大了,店面规模却还是小小的。卞根琴说,现在霍山路68号店员总共四五个人,基本上都是亲戚。北京饭店的门面房仍叫“阿姨奶茶”,但已经承包出去了,除此之外她没开分店。

  在赵舫舟看来,妈妈没有开连锁店、扩大经营,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妈妈没有经营理念,只知道固守一隅,做着良心生意,保证食材新鲜是她最大的骄傲。其次,妈妈的思想比较保守,怕店开多了难以保证质量,影响口感。这种手把手烹煮出来的东西是很难复制的,不是靠加多少奶和糖的程式化模式可以翻版的。”

  新民晚报记者 张家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