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搭平台 让居民走出家门成熟人

2017-01-11 14:57:48|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本报记者黄尖尖

  在人们印象里,小区自治活动一般都是退休的叔叔阿姨在张罗,年轻人很少参与。但是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这个有着众多高档小区,在这些居民平均年龄40岁、以高收入、高学历群体和新上海人为主的社区里,居民的自治活动却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景象:春天开亲子英语班,夏夜开红酒派对,冬天办跨年交响音乐会……而这些活动的主办者,是居住在小区里的全职太太、高学历人士。

  “老小区自治,资源在街道;新小区自治,资源在居民。”新江湾城街道副主任江静雯告诉记者,“新小区”自治的“秘诀”在于:街道搭建平台让居民走出家门成为熟人,资源共享和自治活动就会自然形成。日前,新江湾城成立上海首个街道“自治联盟”理事会,由居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直接负责管理社区自治活动,街道则提供必要支持,让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惠及整个社区。  

  走出家门远亲不如近邻 

  九龙仓小区是新江湾城一个高档小区,居民中大多是年轻人家庭,丈夫在外工作,太太们在家当全职妈妈。怎样的活动才能吸引年轻居民走出家门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九龙仓居委会干部蒋华。直到有一天,小区里的“辣妈”小林和几位年轻妈妈来居委会找到她。

  小林是个“运动教主”,练了很多年瑜伽和肚皮舞,搬来新江湾城以后,因为出行距离远,她就和一群邻居一起在小区活动室开了个瑜伽和肚皮舞班。后来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活动室的场地有限,她就来求助居委会。蒋华把居委会的活动室拿出来给她们当教室,瑜伽班顺利地开了下去。

  后来,家里开农场的妈妈组织小区里的家庭去农庄摘水果;咖啡厅老板把小区里的小朋友请到店里来上西餐礼仪课。每次小区里开派对,烘焙店的老板娘就给大家准备糕点,做红酒生意的家庭为大家提供红酒……就这样,九龙仓的“年轻辣妈群”从十几人发展到200多人,形成了5个自治团队,活动层出不穷。

  “居委会提供场地、搭建平台,让她们走出家门,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她们自然也愿意拿出自己的资源与社区共享,远亲不如近邻嘛。”蒋华说。 

  知识共享实现自身价值

  “尚景论坛”的创始人段志强和陈唯都是复旦大学的老师,一个文史专业,一个物理专业。他们所居住的尚景园是个公租房小区,2000多户全是租户。而每个月一次、在居委会活动室举办的“尚景论坛”,却总能集聚不少听众。

  段志强还记得论坛刚开讲第一课的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人来听。“我当时的心理标准是10个人,超过10个人就算成功了。”段志强说,跟普通居民讲课,不能太专业,要深入浅出地讲一些和他们相关的话题。他的第一课,是从文史角度讲家居科学。那天,论坛上来了20多位居民,气氛热烈。

  如今,“尚景论坛”已经做成了品牌,来论坛讲课的老师来自复旦、交大等高校。老师们白天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专业的理论课,晚上就深入居民中间,讲民间文学、健康保健、儿童心理和民国时代的对联……

  浓浓的学院气息深入到社区当中。今年元旦跨年夜,一位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居民把学校的交响乐团拉到了小区里,为新江湾城的居民演出了一台跨年交响音乐会。从活动场地布置到音响设备,这位居民一家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说,从社区公益中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搭建平台街道居后支持

  近日,一场“睦邻家园”社区自治联盟代表大会在新江湾城召开,把这些分散在社区当中的自治项目和团队整合起来,并选举产生了新江湾城第一届自治联盟理事会。根据自治联盟的章程,理事会直接负责管理社区的自治活动,街道则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新江湾城是新型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收入高、学历高、预期高,而开展多元化的自治活动,单靠街道的资源有限。”江静雯总结出一条经验:一个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都达到一定层次的居民群体,他们对于奉献社区有热情,也有能力。因此,街道要做的就是搭平台和充分挖掘居民资源。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社区中形成共建共享、互帮互助的“家”的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