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举行

文汇报2017-08-24 11:22:29

  原标题:2017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展出传统工艺作品 巧夺天工的技艺能化腐朽为神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用结晶釉技法创作的陶瓷作品系列(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一个米粒大小的猛犸牙片上能刻下50首唐诗;6米多的长卷《西岳降灵图》竟是用头发丝绣出来的;经过大师们的巧夺天工,朽木不仅可雕,还能变幻出无穷花样……昨天,以“萃取精华读懂三民”为主题的2017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在上海图书馆拉开帷幕,展出的3000余件展品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民博会集中呈现江南地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展出的作品以苏、浙、沪以及台湾地区的传统工艺作品为主。在江苏“三民文化”展示区,6米长的发绣长卷《西岳降灵图》吸引众人驻足观看。观众啧啧赞叹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没法想象用头发丝竟可创作出如此精美的民间艺术珍品。”《西岳降灵图》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传为“宋画第一人”李公麟所作,描绘的是道教中五岳山神之一“西岳大帝”下巡的场景。绣制者通过发质的浓淡、粗细、曲直等表达出原作的形态和质感,6米多的长卷如同一部电影开篇的长镜头,全卷80个人物神态的把握,精准而生动。在浙江“三民文化”展区,竹根雕、宁波刺绣、扇面画、漆艺等难得一见的非遗精品集中呈现,令人眼前一亮。

  都说“朽木不可雕”,本次展出的台湾地区工艺大师的作品却告诉观众,经过巧手的精雕细琢,一根根朽木也能转变成饱含生命力的艺术品。以一件名为《生生不息》的朽木雕为例,它所使用的木料上面有很多洞眼,艺术家顺势把它们雕刻成丝瓜络,上面还加刻了两只蟋蟀和一些丝瓜叶,画面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对于家门口的这个民博会,沪上的工艺美术大师们更是亮出了各自的看家绝活。展厅深处,几件需要用放大镜观看的微刻作品很是吸引眼球。其中一个米粒大小的猛犸牙片上刻了50首唐诗,足有一千多个字,着实令人惊叹。

  石壶是海派石雕艺术中的一个新门类,它以细腻的写实风格将自然界常见的动植物形态与实用壶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件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本次亮相的《田园清趣》就是这样一件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仿佛是一棵刚从田里采摘下来的牛心菜,比普通卷心菜要略长些,菜梗、菜筋纹路清晰、疏密有致,菜叶舒卷、层层包裹、隐隐有些被虫子咬过的痕迹,一只蜗牛正趴在上方……触摸之下,硬梆梆的,方知是一个精致典雅的石壶。据透露,作品灵感来源于创作者刘恩同的一次下乡采风,回到工作室,他便挑选了一块细密坚硬、颜色均匀的绿端石,以圆雕为主要技法精雕细琢了两个月时间方成。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