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复原术让永安百货仓库重见阳光

解放日报2017-07-26 09:16:11

  滨江记忆:现代复原术 让永安百货百年仓库重见阳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近日,随着杨浦滨江南段2.8公里的贯通,来此散步的人们惊喜地发现,杨浦大桥下,一座四层无梁楼盖双子仓库临江而立。这幢被称为永安栈房的老仓库建筑,承载着百年上海商贸业的兴衰,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曾一度被遗忘,如今终于随着滨江贯通重见天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两个仓库,两种不同命运

  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百货在南京路上开门营业。开幕当天,顾客必须先购买一张“门票”才能进场。作为当时上海最新潮、高雅、时尚的地方,永安百货只出售最高档的环球商品。屹立在杨浦滨江上的永安栈房,就是当年百货当年重要的物流仓库之一。每天,一批批商品从这里上岸并运往南京路,支撑着永安百货的兴盛和繁华,同时将庞大的资本市场从香港带到了上海,带动起日益成熟的现代市民生活。

  永安栈房是一幢建成于1922年的双子楼仓库,原属于永安第一棉纺厂,由旅澳华侨郭乐、郭顺兄弟于1921年以“振兴实业,挽回利权”号召华侨控股集资了3000万元建成,在当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棉纺织印染企业。解放后,永安第一棉纺厂由上海第二十九棉纺织厂接管。1961年,为支持国家化工事业,二十九棉将西面一半仓库划给了上海化工厂,两座仓库从此各归其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1990年,市场经济开始冲击国有资产,国营工厂纷纷关停并转,而在杨浦滨江工厂中最多的就是棉纺厂。从1991年到2003年间,杨浦关停了154家纺织工厂,杨浦九大棉纺厂中就有三家破产。永安栈房的东侧仓库就是在那时因土地置换成为上海有机新材料工业园的材料成品仓库,后又改建为办公楼对外租赁。

  2015年,当杨浦滨江综合开发办公室对其进行收储的时候,发现东侧仓库早已面目全非。“仓库外立面被刷成了黄色,长条格式的高窗全部被拆除了,换成商务办公楼的大玻璃窗,窗子外安装了空调架,上面挂着空调机。”杨浦滨江公司总师室副主任徐进这样描述。两座在中国民族工业史和上海城市生活演进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双生栈房,却在长达95年的江风吹拂下经历了不同的命运,风雨飘摇,历史掩盖,人们早已忘却了它们本来的容貌。

  原样修复,还是现代化改造?

  修复老建筑的工程,伴随着滨江贯通和公共空间的开放建设展开。对于东侧破损严重的仓库,当时有两种修复策略。一种是用原材料对受损仓库的外立面进行完全恢复。“这是比较保守的方法。用现在的材料和技术去修复一个老工艺,不但无法还原本来面貌,也体现不出时代的进步。”徐进介绍。而另一种做法则是遵循现代的风格,将一侧仓库做成通透的玻璃外墙,但这样历史的痕迹就被彻底抹去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玻璃丝网印刷工艺,将西侧的纹路“复印”在东侧的玻璃上,用现代化的手段向历史致敬。

  如何既体现时代的进步,又留住过去的记忆?设计团队与专家探索了许久,最后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袁烽提出,用一种可读性的新材料——玻璃丝网印刷工艺,将西侧的纹路“复印”在东侧的玻璃上,用现代化的手段向历史致敬。如今,双子栈房已经修缮完毕。西侧仓库还保留着水泥拉毛外立面,东面一侧外墙上则镶上了印有相同纹路的丝网玻璃。从远处看,两座仓库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孪生子”,走近一看,又能感受到其充满现代感的工艺材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除了外立面以外,体现仓库特色的长条格式高窗、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八角形楞柱无梁楼盖结构、栈房屋顶于2010年“消失”的水箱等建筑构件也被依照历史原样一一恢复或保留。栈房内部,运用热力学调适空间技术、风光互补发电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生态绿色中庭技术、生态绿色建材技术、生态屋顶绿化技术、地板发电技术和智能能源可视技术等七项技术措施,建成绿色低碳三星建筑,未来或将引入书城、亲子体验项目、足球馆等全新功能。

  如今走在杨浦滨江南段核心区,和永安栈房一样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就有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在滨江贯通的进程中,这些沉寂了一个世纪的工业遗存逐步被挖掘、被唤醒。“永安栈房从发现到保护到重现的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幢历史建筑,更是人们对历史的态度。”徐进感慨道,过去对历史建筑是改造利用,如今是像对待人一样保护和尊重,因为保护历史建筑,就是留住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