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全力推进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
江鸥接翼听涛声迤逦滨江响足音
高品质沿江亲水休闲带呼之欲出,将成为市民的“后花园”和“会客厅”
滨江45公里岸线建设进展 制图:王晨
陆家嘴素有“浦江第一弯”的美誉,迤逦而来的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一个近九十度的大弯,留下了一片突出的冲积滩地。
如今,市民可以沿着陆家嘴滨江,饱览这片土地的秀色。一路上,浦西的外白渡桥、陈毅广场、“万国建筑博览群”外滩、新十六铺码头等浦江精华尽收眼底,而身侧则是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摩天高楼,直插云端。累了,在石阶石凳上坐一会儿,看江鸥接翼,红霞满天,说不出的惬意。
这份惬意得益于去年8月,上海启动的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近一年来,沿江各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截至目前,浦江岸线已贯通了25.29公里,整个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到今年年底实现贯通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这项民心工程上的决心与担当。
打响一场滨江攻坚战
上海是座海滨城市,却很少听人说,到上海去看海。同样的,在老上海的记忆中,说到去看黄浦江,多数人想到的只有外滩。
为何如此?因为上海的母亲河太忙了。历经多次疏浚,开埠前,黄浦江就是优良的通海内河,1到2万吨级轮船可直达上海港内各深水泊位,上海港成为中国优良港口之一。曾经,上海市60%以上输入货物和98%以上外贸物资均由黄浦江出入,客运线年客运量在600万人次以上。
于是,浦江两岸码头林立,工厂四起,岸边的芦花被云集的物资和人流取代,繁华和喧嚣中,一座世界级的城市崛起于浦江之滨。但很多年,人们仿佛忘了那惬意的江景。
这些被割裂而孤立的岸线,重新融合贯通,需要时间,更需要机遇。直到进入新世纪,上海港才真正出江入海,走向“深蓝”,黄浦江内林林总总的运输码头也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江而设的企业也到了转身的时刻。至此,母亲河黄浦江终于有机会洗尽铅华,还江于民。
面对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然要求,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面对老百姓想到浦江之畔“走一走、玩一玩”的心愿呼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提出,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共45公里的滨江岸线,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公共走廊,2017年底要基本实现贯通开放,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成果。市领导要求,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始终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全市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场滨江攻坚战就此打响。
临门一脚“稳准狠”
历史原因造成上海浦江沿线断点、堵点较多,公共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公用设施缺乏基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担当、有作为。
在浦东,“改革先锋”的精神同样体现在滨江贯通过程中。鉴于贯通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浦东在前期手续审办过程中,突破常规建设程序,采用“一次立项,整体招标,专项审批”的创新方式,对一个区段的绿化、水利、市政、房建等工程进行整体打包立项,实施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涉水务行政许可、扩初设计、绿化作业设计、房建施工许可(备案)等专项审批则按需分步进行。
杨浦滨江贯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多专业工程项目,其涉及工程专业有建筑、景观、水运、桥梁、市政道路等,需在历时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全长2.8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尝试各类创新的管理技术。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场地安装高清摄像头,并通过远程控制,在手机、电脑等多终端对现场进行及时把控与监督指导。
虹口滨江沿线单位多,贯通工作时间紧,需要多方协调,更需要周边单位的支持。其中海鸥观景餐厅、高阳路节点和公平路轮渡站,是虹口滨江的三处难点。在海鸥饭店的配合下,虹口区将原先的观景餐厅,改造成了对社会开放的观景平台,并和外滩遥相呼应。在高阳路,建起了一座人行连廊,不仅行人可以方便地往来于置阳段绿地和国客段绿地,而且连廊本身也成为一道景观。公平路轮渡站在2008年建成时就预留了屋顶通道,只是由于管理等原因一直未开放,利用此次滨江贯通的契机,实现了屋顶通道的贯通。
徐汇滨江最北端3.3公里公共开放空间世博会期间就已亮相。此次,这一区段的提升改造工程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西岸的印象,新增的500余株景观乔木、300余棵银杏、6600平方米花草带,在黄浦江畔打造了一片多维城市森林。除了全线增绿,徐汇滨江还对4类沿江设施进行了提升换新,包括全面升级2.5公里滨水跑道,用彩色沥青路面代替塑胶跑道,而独具工业文化特色的码头塔吊也已修缮一新。
“临门一脚”讲究的是“稳准狠”。上海各相关部门和沿江各区正是以这样的标准,来推进浦江岸线贯通工程,力争在今年年底,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高品质贯通开放
浦江岸线贯通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最终实现还江于民打下了基础。下一阶段,上海将把高品质贯通开放放在重要位置,在实现贯通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文化内涵和功能,满足市民群众旅游、休闲、漫步等需求。
在杨浦,沿江历史建筑将被最大限度保存下来,利用开发永安栈房、明华糖仓、毛麻仓库等历史保护建筑,杨浦滨江将自东向西规划建设“生态之丘”“水厂栈桥”“双坞闻笛”等94个景观节点。越过世博水门,创建于1900年的上海船厂在黄浦江边临水而建,工业时代的轨道、登船梯、塔吊如今依然可见,曾经的钻焊平台则变为露天展场和慢行步道。杨树浦水厂前,535米长的水上钢木结构栈桥漂浮在水面上,人们可以从栈桥上走过,与始建于1883年的英式水厂建筑隔水相望。
作为中心城区唯一的水上门户,虹口滨江不仅重视贯通,更注重开放。过去,国客中心——置阳段的亲水区域均是国际邮轮和游艇码头,属于口岸监管区域,并不对外开放。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口岸部门和上港集团的配合下,虹口将原先封闭的置阳段游艇码头,变身为市民可以亲水的景观平台,成为观景的绝佳地点。在国客中心段,则利用码头退让的区域,建成了一条贯穿国客段绿地的跑步道。虹口还将开建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把上海的都市文化与码头文化、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将以600米的玻璃墙为展陈载体,展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
黄浦滨江未来将不断提升品质、优化环境,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未来,在南外滩地区,将利用现有的高桩码头,并对其进行改造,设置出连续的亲水平台,部分亲水平台将向黄浦江面延伸,形成绿化的波浪形岸线。而董家渡路连接外马路、中山路的“花桥”项目建成后,市民将能从董家渡老城厢腹地,直接通过空中八字形走廊横跨中山路、外马路,直达南外滩滨江。
如今,沿江各区还在抓紧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尤其是市民群众最需要的卫生间、饮水点的建设,将加快布局。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一条45公里高品质沿江亲水休闲带呼之欲出,黄浦江母亲河将真正成为上海市民的“后花园”和“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