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第二十五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开幕式暨第四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本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将以“帮助他人,阳光自己”为主题,从2018年12月8日开始,至2019年1月12日结束,历时35天,共计504项慈善活动。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上海广播电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健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施德容等共同启动了第二十五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
尽管当天上海已是寒冬天气,但启动仪式现场却充满社会各界献出的温暖。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第二十五届“蓝天下的至爱”全程合作伙伴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捐赠350万元人民币,上海高尔夫爱心联盟捐赠526万元人民币,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信用算力捐赠50万元人民币,上海市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爱心人士江涛、白莉捐赠50万元人民币。所有善款都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充分发挥长三角慈善互动平台的优势力量,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区域传播,更好地整合各类公益慈善资源,让更大范围的服务对象受益。此外,亦将挖掘各渠道提供的爱心故事素材,充分体现见善而行、展我所长、尽我所能的凡人善举,体现“上海的温度”。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在致辞中表示,十九大报告中多处提到社会组织,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本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中,将体现社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下的新定位,助力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随着本届活动拉开帷幕,第四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也同时举行。
从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到第一届公益微电影节,再到如今第四届公益微电影节,对公益理念的坚守,让这项活动成为“蓝天下的至爱”中的一大亮点。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施德容表示,电影是最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化传播媒介,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兴盛发展的公益微电影,成为了讲好慈善故事、传播凡人善举的不二之选,本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地区慈善文化的底蕴。
第四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张建亚分享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本次公益微电影节内容广泛,一些不为人知的角度和角落都被关注到,体现出创作者诚挚的爱心,让人感觉到世界的温暖。
在本次评选当中,石渡丹尔创作的微电影《我和他们一起成长》,用镜头伴随自闭症儿童群体在“天使知音沙龙”近10年的成长,见证了这些弱势群体在音乐力量下所发生的变化。最终,该影片获得本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影片”一等奖,石渡丹尔亦获得“最佳公益导演”奖项。
由苏家铭、徐舟翔执导的影片《姐妹》,通过侗族女孩慧怡和她歌班姐妹之间的故事,由此展现了侗族大歌直击人心、记载生命的力量。该片主创人员亦希望通过此片来唤起人们对大山孩子梦想的关注,并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该片获得本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影片”二等奖。
另一部关注“留守老人”话题的纪录微电影《杨梅红了》,通过对“杨梅之乡”仙居四都村几户家庭的真实纪录,呈现了这批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发人深省。该片获得本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影片”二等奖,同时亦获评“最佳公益剧本”奖项。
此外,还有三部影片获得“最佳公益影片”三等奖,分别是:记录青年袁江磊完成贝宁支教,骑行16000公里为贝宁当地太阳能和水电设施筹款16000美元的纪录片《骑车回中国》;讲述重庆一家普通面馆,被老婆看作“脓包怂货”的店主,在面对歹徒抢劫的危险时,却奋不顾身为失主夺回财物的原创微电影《巷巷》;全方位展现一家为听障人士开设爱心面包店的纪录微电影《有爱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