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品牌 夯实“下一座健康科技城”基石

2018-06-06 08:47:21|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卓越的健康服务业,学者提出科技创新应更实在地赋能医疗健康 聚合品牌效应,夯实“下一座健康科技城”基石

  西雅图、伦敦、匹兹堡……当全球大小城市纷纷希望转身为 “下一座健康科技城”时,上海是否能在这个全球健康科技赛道上跑出别样精彩?近日在沪召开的健康科技创新城市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让市民更健康,让城市更美好”主题,探讨上海如何打造 “健康科创城”。与会专家认为,按照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定位,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通过科技创新释放医疗服务产业新活力,这将擦亮 “上海服务”品牌,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赋能。

  高新技术助力医疗服务升级

  老百姓看病体验好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行动经济学实验室执行主任、首席专家姚宇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面部表情识别等新技术,将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最新的脸谱记录系统就在试验能否提升患者的体验。这个已经在国内部分医院试点的脸谱记录系统,会记录就诊者面部的情绪信息,一旦捕捉到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恐惧情绪数值提高,系统就会提醒导医赶紧过去 “灭火”。

  “疾病本身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患者跟医生的沟通过程,对后期情绪影响也很大。”姚宇说,不要小看这个情绪 “灭火”系统,它关系到问诊效率乃至科室的绩效。因为,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医患纠纷减少,医院的 “隐性成本”也会降低。

  这只是新技术用于医疗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 “随着消费升级,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金融等,都可能成为上海健康服务业面临的新需求。”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徐崇勇说,上海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随着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成熟,健康服务的外延和内涵都在不断丰富,健康科学技术创新正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基础。

  发展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业

  上海有着不断发展的健康科技和国内首屈一指的医疗水平。那么,上海距离下一座 “健康科技城”还有哪些关卡要突破呢?

  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张勘分析,上海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实力强劲,但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导入病房,提升药物研发、疾病精准预测预警和有效干预等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则需更多创新之举。

  这涉及产业协同、科创配套等诸多环节。有专家提出,上海要打造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业,需要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的集聚和融合,形成一批特色化高端健康医学园区。结合基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旅游、养老需求,让上海成为健康管理、创新疗法、先进检查检验等的创新集聚地,并成为开放共享的临床试验平台,鼓励协同创新,推进科技转化。

  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丹丹看来,这将不是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可独立推进的任务。

  “我们在研究科创时,除了研究科技本身,还需要企业、科研机构、使用单位,包括受众,共同研究让医疗科技创新活力更好迸发的政策,让好的研究真正落在百姓的健康上。”

  找寻科研活动与经济刺激的平衡点

  正在打造美国西北健康科技中心城的西雅图,已经集中诸多健康科创企业,涉及制药、肿瘤生物技术、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伦敦的 “东部硅谷”也已在生命科学、数字医学领域发展得有声有色。此外,以色列、日本、法国等国家在新药研发、肿瘤质子疗法等前沿技术领域一直在加快脚步。

  “各国、各地的政策对上海健康科创建设的启示很多。要推动创新,政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像杠杆一样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创新体系。”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部副主任何达说。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日本去年召开人工智能推进恳谈会,法国2005年推出竞争力集群计划以及瑞士2006年落地 “KICK孵化器”,这些都是政府在布局新技术配套发展政策、形成创新产业链集群以及给予资金支持方面的探索。

  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平衡点,既避免科研和经济脱节,又不能太注重经济刺激,以避免科学家 “人人面向金钱”。这也是不少国家和城市推动健康科创时正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以营商环境为比,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良好,更多以科研本身意义为导向的一个环境。”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提醒,技术越是创新,就越要防止就医 “倒三角”现象,否则由此引发的就医矛盾、差距会更大。因此,要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从政策角度看,虽然三级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提升非常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要把技术下沉到社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