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迎娶”《沙皇的新娘》

2018-05-15 09:39:39|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时隔17年,上海大剧院“迎娶”《沙皇的新娘》 莫斯科大剧院以最为纯粹的俄式唱腔和嗓音再次访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莫斯科大剧院创排的歌剧《沙皇的新娘》5月14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莫斯科大剧院创排的歌剧《沙皇的新娘》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2001年,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就曾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时隔17年,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携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新娘》回归上海大剧院。

  上周末,七辆集装箱卡车已将规模庞大的舞美道具运抵上海大剧院,忙碌的装台工作就此开始。今年,正值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逝世110周年,莫斯科大剧院带来全阵容《沙皇的新娘》———包括指挥、歌剧团、乐团、合唱团等在内的160余名艺术家与原班制作人马悉数来沪,观众将从这些最为纯粹的俄式唱腔和嗓音中体味到真正的俄罗斯歌剧传统。

  俄罗斯歌剧的经典之作

  如果说歌剧艺术是用音符写故事,那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算是音乐家中非常会讲故事的人了。从《野蜂飞舞》到《天方夜谭》,要说最具俄罗斯风情的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必是其一:一生共创作了15部歌剧作品,四幕《沙皇的新娘》是其中的第九部作品。87岁的俄罗斯指挥大师、《沙皇的新娘》音乐总监格纳迪·罗杰斯特文斯基认为,里姆斯基的歌剧作品水准极高,而《沙皇的新娘》则是他最成功的歌剧作品。

  此次,罗杰斯特文斯基删除了与歌唱部分重叠的配器。“以前的歌唱家需要乐团支持,但现在完全能够在没有类似支持的情况下演唱。可能我有些自命不凡,希望里姆斯基会支持我作的改动,毕竟他本人天性就好于大胆尝试。”

  除了让歌唱家们远离“乐器的辅助”,罗杰斯特文斯基也对该歌剧做了一些现代的音色调整:增加了齐奏的长号,并在最低音区辅以单簧管的颤音。这个手法借鉴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在这部作品中,他为A大调单簧管写了个低音升C,让人魂牵梦绕,无法忘怀。

  一部作品见证一个院团的成长

  歌剧《沙皇的新娘》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剧中的主要人物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原型。即便在今天,伊凡雷帝和其第三任妻子的故事仍是俄罗斯古代史中最众说纷纭的片段之一。

  1916年,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首次出现《沙皇的新娘》。此次来沪演出的版本首演于2014年,是在1966版《沙皇的新娘》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罗杰斯特文斯基认为,要是没有《沙皇的新娘》,莫斯科大剧院的剧目单可能会显得水准低很多。“尽管这部四幕剧耗时颇长,但演出时令人感到时间过得飞快,现实主义的手法把戏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没有冗长或俗套的段落。”同时他表示,《沙皇的新娘》是乐队水平的试金石。“这部歌剧的配乐不简单。和声语言确实不算复杂,但复杂性体现在其他地方:一些精妙的宣叙调对歌手要求甚高。”

  《沙皇的新娘》是莫斯科大剧院整个歌剧艺术风格发展的见证,并选用剧团内最优秀的演唱家。自首演以来,莫斯科大剧院的几代歌唱家都参与其中,用艺术功底展现该剧成熟的戏剧风格。

  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图冈·索黑耶夫认为,歌剧演员是该剧的重中之重,“《沙皇的新娘》对于歌剧演员声域的宽广度要求非常之高”。

  相关链接

  为何衣襟扣子每颗都不一样

  “这些衣服犹如从博物馆直接搬上舞台,让观众可以直接领略到古老俄罗斯的风情。”莫斯科大剧院服装设计师伊莲娜·吉兹娃在后台说,她和同事们带了400多套戏服来上海,“都是最漂亮、最有历史感的衣服”。

  以一件长袍为例,吉兹娃告诉记者,其衣襟扣子每颗都不一样,虽然观众无法发现,但设计师执着地将细节做到极致。吉兹娃解释:“俄罗斯历史上,服饰是嫁妆的一部分,会手工缝制珍珠和饰品。奶奶的服饰,妈妈重新添加自己的饰品比如扣子,又传给女儿,再重新缝一下。日子久了,成了独一无二的款式。我们的戏服样式与传统一样,只是材质稍有不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