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响“四大品牌”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今天在沪拉开帷幕
图:今天,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两周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要求全市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打响“四大品牌”的理念和要求,对标最好,争创一流。可以说,上海的发展已经率先进入一个品牌引领的新时代
■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着眼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扎实推进,将把上海既有的战略优势“长板”做长,把中央对上海的要求定位进一步深化,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今天在上海拉开帷幕。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打响“四大品牌”正越来越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着眼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上海不仅要对外擦亮城市的名片,更要由外而内,以品牌来引领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品牌工作需要敢为人先,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上海一直以来都走在全国品牌建设工作的前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政策,推动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型。近期,市委、市政府更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提出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加以谋划,与多重发展任务目标作关联。此举势必将上海品牌建设推向新高度,使得品牌成为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依托。
以打响“四大品牌”拓展城市“长板”
“上海”这两个字被普遍认可为高品质、高水平、高价值的代名词。某种意义上,品牌就是上海的标志、实力和生命。两周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要求全市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打响“四大品牌”的理念和要求,对标最好,争创一流。可以说,上海的发展已经率先进入了一个品牌引领的新时代。
对“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四大品牌”其实就是对上海发展整体优势的把握和凝练。打响“四大品牌”,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把上海既有的战略优势“长板”做长,把中央对上海的要求定位进一步深化,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着眼于打响“四大品牌”,上海以极高的效率明确了发展思路、目标、路径,全市上下由此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目前,打响“四大品牌”的“1+4+X”框架体系已经非常明晰,并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认可。其中的“1”是指导性的总体意见,重在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4”是4个《三年行动计划》,对“四大品牌”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分别加以明确;“X”就是落地一批专项行动,首批包括43个专项,其中“上海服务”13个,“上海制造”10个,“上海购物”8个,“上海文化”12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定位和要求,打响“四大品牌”,本质上就是要求“上海服务”提高辐射度,“上海制造”彰显美誉度,“上海购物”增强体验度,“上海文化”展现标识度。按照这一要求,“上海服务”的《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和深化了对“服务”概念的一般性理解,围绕金融、航运、科创、专业服务等十方面,推出许多有利于能级提升的措施。“上海制造”以名企、名品、名家、名园“四名”为引领,以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等“六创”为内容,力争擦亮“Made in Shanghai”(上海制造)这块金字招牌。“上海购物”聚焦引领新消费、重塑商业地标、重振老字号、集聚消费品牌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上海文化”重点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着力构筑上海文化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今年上半年,这43个专项行动将全部落实到位,而后续预计还会有新的专项行动作动态补充更新。
以培育“品牌经济”夯实发展“基石”
品牌体现的是一种综合优势和长期积淀。上海的品牌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这也为市委、市政府这次提出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奠定了基础。
过去几年,在由全市近20个委办局组成的“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的领导协调下,上海着力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对品牌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出台了一批创新政策,包括发放“品牌创新券”、建设“老商标池”、尝试提供品牌培训补贴等。以“品牌创新券”为例,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重点支持企业为制定品牌战略、导入品牌体系等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从而有效地为国企的品牌建设补上短板。而过去几年,上海每年都为上千家企业提供品牌相关培训,从中新发掘几十家市级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品牌不虚,基础更实。发展品牌经济,上海十分重视依靠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字号改革创新、新业态快速成长,将品牌价值厚植于实体经济的土壤。目前,上海老字号品牌占全国15.6%,总量居全国第一;在制造业方面,去年国家相关部委主办的“中国品牌之旅”特意选择上海启动,入选卓越工业品牌的上海企业有43家之多,共涉及68个品牌。
创新运用金融工具、强化品牌的价值发现功能,这是上海助推品牌经济的重要杠杆。这些年来,从全国首家“品牌(银行)支行”在沪设立,到开展品牌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试点;从全国首个以市场化运作的品牌基金在上海正式注册,到发布全国第一张从供给侧视角建立的“外滩·中国品牌创新价值榜”,品牌价值链的一些关键缺失环节正在被一一弥补。
“名企”“名家”“名师”“名校”……打响“四大品牌”相关文件共提及15个“名”的发展目标。而基于此前多年的努力,上海本地已涌现出一批品牌,成为15个“名”的坚实承载和起点。比如,拥有170年历史的老凤祥以品牌为纽带开展市场布局,仅仅十几年,企业利润就增长了超过100倍。上工申贝通过国际并购,整合欧洲多个百年缝纫机品牌,并继续为其注入品牌、技术和市场资源,使得企业迅速跃升为全球缝纫技术的引领者……
今天,“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以打响“四大品牌”为主线,上海为国内外观众奉上许多精彩的品牌案例。百年积淀,再次出发。上海的品牌故事值得一遍遍仔细阅读,更值得一代代人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