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上海文化品牌将亮相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

2018-05-08 09:19:46|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琲嘉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LOCAL201805070819000367909053904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影迷排队购票,成为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美丽风景线。(资料照片)

  无论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还是江南文化,上海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在新时代,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把上海打造成为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是身处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景之一。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上,一批上海文化品牌将亮相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文化展区内,将从“红色文化”“传媒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艺创作”“品牌节展”“公共文化”等方面多维度展现上海文化品牌。在“中国品牌日”到来前夕,记者探营参展的相关文化企业,一睹其新风貌。

  电影节构筑城市美丽风景线

  走进康定路上的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于下月16日开幕,眼下正是紧张筹备的阶段。

  每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界人士集聚申城,每天有密集的展示、论坛、发布会、品牌典礼在这座城市举办,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人气效应。品牌成就的标志,不仅在于数据,更重要的是口碑。影院对话剧组、导赏办到社区、影展进入高校、市民撰写影评、观众通宵排队、年轻人争当志愿者、影迷从全国各地赶来……这些现象构成了每年电影节的美丽风景线,也成为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内涵。

  “上海国际电影节确立了‘国际性、专业性、惠民性’的办节宗旨和‘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在15个非专门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中,品牌性格清晰,品牌标识度十分鲜明。”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文霞告诉记者。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办,圆了中国电影人和上海这座电影城的一个国际电影节梦。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办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是以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和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也为如今我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上海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提前做好了准备。

  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了20届,始终与中国电影的发展风雨相伴,用创新驱动办节机制的完善,经过不懈努力,赢得了中外电影人和电影机构的信任。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这个变化:第一届,来自33个国家与地区共167部影片报名电影节参展参赛;第20届,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528部影片报名参展参赛,今年的报名影片数量又有增加。这也说明,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办节体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品牌专业度、品牌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规划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软实力、达到国际影响力领先水平的发展蓝图。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文创50条”,提出了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目标,根据国家发展电影的蓝图和上海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打响“上海文化”等品牌的要求,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办节中全面贯彻、全面落实、全面体现。

  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但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还带着国产电影和推动国内电影机构积极“走出去”,在世界各地进行展映、交流等合作。不久前,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匈牙利电影重镇米什科尔茨市举办中国电影周展映活动,该市副市长杰诺思·基斯说:“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把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一步步带到欧洲。”凭借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直通车”项目,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世界各地,走进各国观众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几天后的戛纳电影节期间,与戛纳电影市场合作开幕酒会,这是戛纳首次邀请国外电影节合作市场开幕活动,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乃至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重要突破。为了让中国电影制作更加国际化,促进中国电影与国际市场更为密切的合作,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望联合上海电影行业协会,拟邀请上海部分电影企业共同参加这个全球电影界最重要的产业盛会之一,在市场搭建专门的“上海馆”,提高上海国际电影节及上海电影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互联网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土生土长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关键词——责任。从早期的公益学习社区起步,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历经17年创业,始终扎根互联网教育,已形成以沪江网校为主体的B2C业务和以CCtalk为主的平台业务,目前用户数超过1.7亿,移动用户数1.4亿。“科技创新带来了教育的便利,我们的初心一直是通过互联网,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沪江副总裁常智韬说。

  作为本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的参展企业,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沪江公司随处可见。走廊上,四五个屏幕实时显示沪江累计用户数、APP使用量排行榜、网校用户画像、互联网学习地图等大数据信息。相关负责人介绍,沪江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在线学习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智能教育云平台,提供智能学习方案”。常智韬举例,同样是四六级课程,沪江会针对用户的薄弱点,按需配置单词、语法等课程。

  提供在线教育的同时,沪江也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一分为二的屏幕上,左侧是江苏实验小学教师吴小健的板书,他正在讲解美国女作家玛格莉特·亨利的小说 《风之王》;右侧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学生,他们来自某偏远地区,通过沪江旗下实时互动教育平台CCtalk远程上课。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和一个笔记本电脑连接起乡村小学和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常智韬说:“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机会上英语课、音乐课或者科学课,但互联网实现了这种可能,让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极大地得到改善。”2015年,沪江发起公益项目“互+计划”,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项目惠及30个省份、3000余所中小学,覆盖了10万余名教师和100万余学生。儿童阅读推广人时朝莉在CCtalk上开设了“彩虹花晨读课”。不少外教也主动在平台上开设免费外文课程,一个小屏幕,就是一堂优质教育课。

  高质量IP激活文创生命力

  从IP热到网文出海,网络文学成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同时也是“中国制造”最具文化感召力的产品之一。有学者曾提出,在全球流行文化输出的竞争格局中,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有一拼之力的,只有中国的网络小说。IP开发、版权输出,网络文学产业备受瞩目,上海阅文集团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由腾讯文学与原盛大文学整合而成的阅文集团,旗下囊括起点中文网、QQ阅读等多个知名品牌,作品储备量千万余部,平台作者近700万人,触达数亿用户。去年11月8日,阅文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正式踏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通过渐趋完善的业务结构体系,阅文现阶段主要在数字阅读、版权运营、纸质图书等领域发力,近三年来总营业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说,“无论是内容库、作家群体的数量与质量,还是用户基数与变现能力,阅文均在行业内全面领先,成为引领行业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和文学IP培育平台。”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阅文集团从网文IP 的深耕细作出发,通过产业化拓展网络文学延续性,激活文创产业生命力。在IP衍生开发方面,阅文已创造了超10亿级票房的改编电影、突破10亿点击的改编动画、多部总流水过亿的改编游戏、1000多万的单部作品周边销售、1500万册的单品图书出版、1200万册的漫画单行本销量等优异成绩。

  2017年,阅文集团全年版权运营收入增长48%,对100余部作品进行了IP授权改编。其中,阅文共有11部自制动漫开播,《斗破苍穹》动画第一季全网播放量超14亿,《全职高手》 动画第一季全网播放量突破11亿。“阅文通过多品类拓展、男女频并进、影漫游联动,以及国际化战略等举措,激活IP多领域改编。”吴文辉举例,超人气IP《择天记》率先实现一站式多线开发,其同名电视剧播放量近300亿,入选“一带一路”推荐剧目,同名动画系列也开创了国产动画全付费模式的先河,“阅文还提出了‘IP共营合伙人’制度,影视、游戏、动漫各环节的人坐在一起开发IP,最大限度产生协同效应”。目前,《庆余年》《将夜》《武动乾坤》《黄金瞳》等新一批IP改编影视剧正在紧张筹备中。

  年轻消费群体作为新文创生态未来走向的决定者,其个性化需求成为了阅文IP入口“丰富化”的战略重点。今年3月,阅文推出旗下首个二次元综合平台“元气阅读”,精准聚合阅读人群,打造网文二次元新阵地。“阅文将深入二次元垂直领域,基于年轻族群精神内核变迁带动网文入口的创新。”吴文辉说,“如果想要和国外IP竞争,一定需要深耕细作。希望未来能团结更多的人,打出上海网络文学产业的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