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16万郊区小囡上了家门口好学校

2018-01-22 10:47:2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本市已累计托管农村学校208所,一批名校长名教师下乡办学上课 16万郊区小囡上了家门口好学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制图 金涛

  编者按:优先发展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在上海,这5年来的教改围绕“质量发展、公平发展、科学发展”,令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从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到新高考改革影响高中教育,从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落户,以至上海职业教育为打响四大品牌输出高技能人才,本报今起推出“‘小数据’里看教育”系列报道,根据不同主题引入一个核心与关键数据,以点带面一窥上海教育改革发展。

  新年伊始,家住顾村的李阿婆看到华二宝山实验学校将落户的消息很欣喜:小孙女今秋有望就读家门口的好学校了。去年年底,闵行区也宣布,闵行区教育局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中将于今年9月开办。近年来,越来越多名校到郊区办新校或开分校,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全覆盖,家长不用费心辗转市区读书,直接就可入读家门口的好学校。

  到2017年,本市农村义务教育委托管理已实施5轮,累计托管农村学校208所,惠及学生约16万人,一批郊区义务教育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全市建有教育学区和集团179个,已覆盖全市60%以上的中小学校;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2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2015年新评的11名特级校长在郊区流动,去年新一轮30名特级教师参与支教。本市连续多年绿色指标测评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优质均衡度不断提高。

  “愉快教育”有了生态新突破

  最近,一师附小崇明江帆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了一场快乐的期末各学科游园会。在“小帆智游生态岛”活动中,小伙伴跟随老师先后走进湿地滩涂、森林公园的模拟情景,吟唱古诗、装点果树等,完成期末个人评价总结。美术学科搬进果园,孩子们学习制作装饰水果;郊野公园里,玩采摘、学计数,识别天气符号……崇明糕、老白酒,语文老师结合土特产,让孩子们一一认识。“一二年级小学生期末没有考试,游园会不仅有趣,也是一个总结。”一师附小校长助理、崇明江帆小学校长徐斌说。

  江帆小学是静安区名校一师附小在崇明开办的分校。自建校起,就移植了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并加上创新。“生态硅谷”教学之外,还有水仙雕刻、自制崇明糕,学校结合本土特色开展“生态教育”,让孩子在玩中拥有幸福的童年。学校的“创玩”小站,每周六向全区社区家庭开放,成了当地7所“创玩”小站中最热门的。

  去年,本市新增的中小幼学校中,有56所位于城郊接合地区和郊区集镇,像嘉定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等新开办学校,引进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办分校、合作办学或委托管理等形式,实现高起点办学,在松江、奉贤、青浦等地区绘就了一张名校辐射郊区的“美丽地图”。一批名校长、名教师下乡,到郊区办学上课。

  市区名校托管积累点滴变化

  金山区石化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周童和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何思源、金泽栋结对“笔友”。两校学生结对的牵线人,正是2015年作为特级校长向郊区支教流动的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她打算:石化一小五年级学生毕业时,让素未谋面的孩子们面对面。

  石化一小是一所很小的学校,近800名学生只有40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如何在小学校里为学生搭建大平台?校长对每个角落动足脑筋。孩子们亲切地称“悦老师”带来了“图书漂流柜”“一米菜园”。普通的白墙变身教室外的“乐高墙”“数独墙”,走廊里布置了温馨的爱阅读专区,孩子们自主借阅,通过在线E阅读平台,实时监测阅读数量,监督阅读习惯。数学老师王斌自编自导,摄制了9集数独视频课程,通过iPAD在数独墙滚动播放,用游戏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5年前,作为新建的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新生,于承樟入校之初非常羞涩,甚至哭鼻子,如今成长为乐观开朗的孩子。

  作为第一批委托管理项目,康外小学由民办世界外国语小学托管,学校“移植”了世外小学的规定——每个孩子入校,都要大声和老师、门卫师傅打招呼。办学之初,校方开通官方微博记录学生每一天。每天清晨,总务主任蔡晓亮在校门口以相同的角度为孩子每日一拍,留下笑脸。5年来,更新了2000多条微博,生动记录了孩子们的点滴变化。

  每周有一天,学生进行主题式跨学科项目研究。这天,学校没有上下课铃声,课堂时间可长可短,包括操场、图书馆、实验室在内的所有空间,都是学生的学习场……一周4天学科课程和1天主题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创新思考能力。

  一只蛋壳,经过精雕细琢,变身精致的工艺品……嘉定区金鹤中学结合乡土特色,蛋壳工艺等一系列校本课程,让孩子们更自信。校长高红透露,学校由长宁区复旦初级中学委托管理,两校还建立了初三研修共同体,与复旦初中导师团拜师结对,定期一对一听课指导。

  “双特流动”让优质教育更均衡

  “特级教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理应为郊区学校做些事。”向郊区支教流动的久隆模范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毛东海每周5天住校,用自身教学经验给郊区学校带去积极变化。刚到松江四中,他就写下支教三年计划。松江四中化学组有6名青年教师,课堂方法欠缺、教学效率不高。在他看来,年轻教师本身素质好,但缺的是点拨。他与青年教师座谈,连续听课,给予针对性改进意见。“毛东海老师连续听了我4堂课,开出的‘处方’很对症。”青年教师李婉提升了课堂效率,让教学语言更精简。她还在化学实验课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用手机拍摄实验动态视频,同步投放到教室投影仪上。点滴的变化,都被毛东海记录在支教日记里。近3个月,他已写了近50篇。

  自2013年起,本市实施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流动项目,从市区学校到郊区支教。2013年本市选派了9名特级校长,2014年新评特级教师20人、2015年新评特级校长11人参与,直至去年,又有30名特级教师进入流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今年预初的小宇就读普陀区中远实验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小宇妈妈不当“虎妈”。“之所以选择家门口的学校,是因为学校课程很丰富,科技、自然等各类拓展课让孩子觉得学习轻松又有趣,小宇也成为自信满满的孩子。”家住中远两湾城的小宇妈妈说。如何重课堂效率,轻课外负担?中远实验学校针对性地采用“微短”训练,将教学要点落实到每天的短小训练,争取课堂学习“堂堂清、日日清”。绿色指标数据显示,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小。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在绿色指标测评中,学业水平优质均衡度不断提高,孩子身心健康,对学习有兴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