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个特色小镇掌门人相聚“浦江第一湾”,为转型发展带来启示 让高端人群集聚到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创新。”昨天,在“浦江第一湾”闵行吴泾镇,来自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专家的分享,让台下一批“特殊”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当天,上海特色小镇“思享会”在吴泾镇举行,上海9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掌门人”围坐一起,就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思考和困惑展开深入探讨,应邀而来的专家学者也分享了不少具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9个特色小镇与100多个市郊建制镇
到目前为止,上海共有9个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这9个小镇,有些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古镇,比如金山枫泾镇、青浦朱家角镇、浦东新场镇;有些是产业基础好、拥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小城镇,比如嘉定安亭镇、松江车墩镇、闵行吴泾镇;还有一些是以农业为特色的小镇,比如奉贤庄行镇、宝山罗泾镇、崇明东平镇。
目前,这些小镇在明确各自特色定位的基础上,有的初步编制了规划,有的已引入了市场化的运作主体,并启动一批建设项目。
“过去,吴泾镇是个老工业区,现在,我们要撕掉老标签,打造一个科技时尚小镇。”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介绍,吴泾镇是上海唯一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小城镇,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资源辐射上具有相对优势。这里集聚了国家级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航天中国航发商发等高校和研发机构,也落户了森马、拉夏贝尔、依恋三个百亿产值的时尚服饰重点企业,去年上海时装周活动还首次移步小镇内的黄浦江边。目前,吴泾镇已经编制了《吴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产业基础跃升、空间布局完善、综合配套提升三大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吴泾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热土、科技创新高地、文化时尚先锋和城乡融合典范。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表示,上海特色小镇掌门人在分享中兼有忧患和进取意识,这样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探索将不仅局限于这9个小镇,也将为上海100多个建制镇的转型发展带来启发。
“特色小镇集聚高端人群成为可能”
浙江是国内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浙江省政府研究室产业发展处调研员、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吴志鹏介绍了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经验和思考。
在吴志鹏看来,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创新,这首先体现在发展理念的创新上,进一步强化“聚焦”“集约”“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这也是发展平台的创新。如果说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是2.0版,高新园区是3.0版平台,特色小镇则应该是4.0版的发展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的特色小镇,还正在成为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承载地,推动国内科创方式的创新。
“没有产业的特色小镇,99%会失败;不能吸引人的特色小镇,100%会失败。”福睿智库多规融合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卢海军表示,消费的升级、人与产业逻辑关系的转变,让高端人群集聚到小镇成为可能,特色小镇必须注重人的导入、活动和参与,而“服务人的能力”,就是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认为,作为以产业为核心的“三生融合”的产城融合型社区,特色小镇应该具有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三个维度。据了解,2017年,枫泾镇制定《枫泾镇“众创+古镇”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以科创、文创、农创牵动产业培育,启动包括古镇更新、产业更新、社区更新、乡村更新在内的全面更新。“以前,我们老纠结于特色小镇的名头。现在,我们弄明白了,枫泾两个字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王林说,自己去过这9个特色小镇,还为新场古镇做了保护和更新的规划。在她看来,古镇保护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到未来”。
王林建议,新场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围绕“保护”“更新”“创新”三个关键词展开:保护,重点是坚守保护底线,传承古镇风貌;更新,重点是挖掘存量资源,营造休闲古镇;创新,则重点在激发文化艺术,创新古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