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将构建出版新格局激发创作活力擦亮上海文化名片 让出版成为文化产业的创意源头
钟书阁被誉为“最美书店” /晨报记者 何雯亚
岁末初冬,上海街头已寒意阵阵。可实体书店的开张热度,却与户外形成了鲜明对比。
12月,上海新华旗下的新华书店文峰店、上海书城五角场店、新华书店日月光店、新华书店港汇店先后新装开业。而由国际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也全新亮相上海西南虹桥地区。
上周末,上海书城五角场店迎来了新开张后的首场活动,杨浦区作家协会《杨树浦文艺》历时一年的《杨浦星空闪烁:我的故事》征文活动颁奖典礼在此举行;而冬日的思南书局,也是热闹非凡,获诺奖后蛰伏多时的莫言、《中国诗词大会》嘉宾郦波等纷纷在此做客。
如此热气腾腾的场景,在上海的各大书店和文化场所,尤其是周末,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与上演着。申城与阅读,上海人与书,越来越亲密。
国内品牌书店均落地上海
在走过寒冬之后,沪上实体书店这几年奇迹般地迎来了全面回暖,重新成为城市人文空间的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近20家中大体量实体书店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开出。大众书局世博源店和惠南镇禹州广场店,大隐书局淮海路巴黎春天分店、新品牌“大隐精舍”,上海三联书店与尚都里合作的在青浦朱家角放生桥畔的“角里书房”和“山脚下的书店”三联书店·佘山店——实体书店集中开业,个性化书店扩张势头不减。
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书店几乎都在沪开设了门店,浙江的博库书城、北京的蒲蒲兰、重庆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几又、广州的方所、江苏的大众书局等。
2013年,在松江泰晤士小镇上开出第一家“最美书店”的钟书阁,怎么也想不到,在短短5年间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迄今为止,“最美书店”已在上海开出4家分店,其中芮欧店还开到了寸土寸金的静安寺附近。
“现代人的情感和体验消费需求,兴许就是突破口。”据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晓净透露,“最美书店”现已落地杭州、扬州、成都、苏州、无锡;明年年初,还将在上海开两家分店;西安的分店建设也在进行中。
而这一切,既得益于上海政府层面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也凸显了申城活跃的阅读氛围。在书店业遭遇“寒冬”的时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共拿出新闻出版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以资助和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了百余家实体书店。虽然从资金数量来说,对于得到扶持的书店只能说“小补”,但政府借此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实体书店行业的信心。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表示,好的政策让从业者干得更有劲,而这种导向也会吸引跨行业的资金进入书业。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是我们的重要经验,无论国有民营、本地外地,在上海开书店,只要符合要求、通过评审,都能获得资助。因为“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品牌书店在上海落地。
据悉,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实体书店升级发展。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并推动本市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全覆盖。
要构建新的产业格局
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祥地,上海与“书”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局都诞生于此。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出版依然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拥有38家出版社,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里最多,因而专业门类齐全,不少是全国知名品牌,在细分领域占据前沿位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社科人文、科技、中外文学、艺术、古籍等专业类出版社都有很强实力,大学出版社中也有不少特色品牌。整体上,上海出版至今在全国相对领先。
来看一组数据:上海去年出版业营收,图书出版56亿元,发行160亿元,出版物印刷107亿元,产业规模稳中有升,所创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但产业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2017年国家级出版评奖中,上海在学术出版和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继续一路领跑。中华优秀出版物方面,上海有29种(篇)获奖,增长率达66.7%;中国国家政府奖项,上海共有11种图书和音像制品获奖,较上届增长2种。
据统计,目前上海民营出版策划机构数量超过150家,年出版品种超过1万种,10多家民营出版策划机构的销售码洋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比如,成立10余年的上海九久读书人在引进世界优秀图书方面成绩引人瞩目;成立于2011年的浦睿文化以极具个性和文艺气质的出版物,形成了“小而美”的出版品牌;总部从北京迁入上海的“读客图书”更是民营出版在沪做大做强的典型案例。近十年来,“读客”保持着50%的年增长率,出品图书的平均销量甚至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业务涉足数字发行、新媒体和超级IP电影,为上海出版业带来观念上的启发。
徐炯表示,推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构建新格局,必须补短板。振兴纸质图书出版,推动数字出版迎头赶上,做大版权开发应用,拓展出版产业的外延,构建“大出版产业”,成为上海出版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激发国有出版单位的内生发展和创新活力,支持品牌民营出版机构落户,支持品牌民营出版机构落户,鼓励民营出版机构与上海国有出版单位深度合作。另外,上海也将深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改革,有效整合编、印、发产业链及其周边资源,打造面向全国的闵行七宝世纪出版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艺术品业务板块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作为下阶段推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
版权开发连接文创各环节
跳脱图书局限,做足版权文章,让出版成为文化产业的创意源头。好作品的版权开发,连接着文创产业各个环节,也是热词IP(知识产权)的核心,文学和出版作为IP的源头,优质版权就是优质电影、电视剧、网剧、游戏等的基础。
就在本周,2017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冬季场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吸引了全国30多家影视公司代表来沪寻找合适的文学母本,向纯文学富矿借力。
正如上海市作协党组副书记马文运所说,“上海有丰富的文学资源,有好作者、好刊物,除了做好文学作品的检索工作,为影视公司推荐优秀的、适合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还能进行开发定向输送、专项定制,量身打造合适的文学、影视剧本,促成文学影视界的黄金组合。”
上海刚刚出台的“文创50条”激励政策,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一个高频词,如何在政策利好之下,激发创作活力,打响产业组合拳,进一步擦亮上海文化名片,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