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拿出常设展陈,专配玻璃保护文物 “巡回展览画派”珍品亮相上博
肖像画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重要艺术成就,《无名女郎》等吸引观众驻足欣赏。蒋迪雯 摄
中俄联合主办的“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昨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今起对外开放。展览将通过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历史画等四类68件油画代表作,全面反映19世纪—20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另一版本亮相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最具革新精神的民族艺术团体之一。“巡回展览画派”成员包括彼罗夫、萨夫拉索夫、列宾、列维坦、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和科罗温等驰名欧洲的杰出画家。自1870年成立至1923年解散,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共举办过48次巡展,足迹遍布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喀山、沃罗涅什、里加等地,“巡回展览画派”也因此得名。
风景画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中占重要地位。画家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着俄社会对民众生活的关注。肖像画是体现“巡回展览画派”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开创的“心理肖像”具有洞察对象个性、揭示人物心理的特点。本次来展的肖像画中,观众可欣赏到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物的肖像。绘画大师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1887年),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动地捕捉到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和内在丰富的个性。克拉姆斯柯依所作的《无名女郎》(1883年)也带着她传奇而神秘的气质来到观众面前。与其他众多保守风格的人物形象不同,克拉姆斯柯依笔下的这位年轻女郎动人美丽的脸庞和人物的每一处细节,都吸引观众去探求人物背后的秘密。
19世纪70年代,风俗画以表现人物众多的平凡场景为主。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曾非常精辟地将此类作品称为“人物合唱”。萨维茨基的《修铁路》(1874年)是其中代表作。此次展出的列宾《纤夫涉水》(1872年)是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所藏列宾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的另一版本。当时,画家列宾凭借此作声名鹊起并驰誉欧洲。作品聚焦纤夫艰辛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人物的内在力量、个性气质和人格自尊。
视听结合观展成一大特色
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据了解,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此次拿出自己的常设展陈来做展览,同时为这次特展做了充分准备: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来上海前专门为这些油画配置了低反光低反射的玻璃。
视听结合的观展方式也是本次特展一大看点。为了让中国观众更深入了解百年前的巡回展览画派与当下中国的关系,上海博物馆策划组织了《巡回展览画派与中国》系列访谈栏目,邀请靳尚谊、詹建俊、邵大箴、全山石等12位不同历史时期接受过俄罗斯美术训练的艺术家、美术史家,与观众分享他们的艺术经历和感悟,并对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进行赏析。在展厅影音室中,观众可以欣赏本系列访谈的集锦视频。展览至2018年3月4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