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各国领导人参会的会场,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外领导人洽谈的身后,不少艺术作品映入镜头,其中有不少是上海艺术家的作品。
金砖厦门会晤主会场艺术陈设总监童雁汝南表示,为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挑选艺术品布置会场时,上海是绕不过去的艺术重镇,尤其是要表现金砖国家的包容和开放性,上海的艺术生态是非常理想的挑选对象。
图说: 蔡国强的《故乡》
图说:仇德树《高瞻远瞩》
图说:冯骁鸣的《远山》
艺术品陈列体现三大主题
童雁汝南参与厦门会晤主会场三大场所的艺术品陈列,分别是迎宾区、会议区及宴会区。这三大场所的功能不同,所陈列的艺术品也各不相同。
“迎宾区就是接见外宾的区域,是一个礼仪空间,意为展现礼仪之邦的好客之道。”在该区域陈列有孔子雕像,借以引出“礼”的传统。这一区域还陈列了刘国松的《海内存知己》、周韶华的《搏浪》等绘画作品,以“海”的文化元素为主,契合厦门地域特色。
会议区是最重要的区域,其艺术陈列主题定义为“和”,并使用“山海”为创作元素。因此,该区域陈列的艺术作品有赵无极的抽象油画、蔡国强的《故乡》等。来自福建泉州艺术家蔡国强在上海完成学业,自称半个上海人,用火药炸出的泉州景色。
宴会区的主题是“花”。厦门被称为‘花园城市’,以花的元素来演绎宴会区,不仅吻合厦门的城市形象,营造宴会空间的自然祥和之态,带来轻松、惬意的话题。上海艺术家何曦绘制的扇面《蟹爪兰》,以植物花卉来喻示人格性情和心怀世界的胸怀。
图说:蒲华作品
图说:黄宾虹作品《朗朗乾坤》
图说:唐云《双清图》
图说:李磊《华章》
平衡国家礼仪和艺术个性
童雁汝南担任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会场艺术总监,他带领团队从6000张艺术家作品图片里挑选的合适艺术家,并分派创作任务。
入选要求很苛刻,首先是要在几千位艺术家里脱颖而出的,作品的尺寸、颜色、题材,需要匹配现场的功用,是迎宾、会谈,还是宴会,空间里的家具、地毯、墙壁都是何种款式与颜色,艺术家在创作前会提前知道。最后,严格按照国家礼仪的限定下,一个空间里可供选择的合适作品,数量不会多。
有个性的当代艺术家我们同样考虑,但如果风格太前卫、玩世不恭、用色太“刚猛”,只好慎重选择或者割爱了。“艺术家的个性很强,在这样的场合下,画面都需要‘后靠’的,不可喧宾夺主。”
牡丹花、黄河、长城等典型性的国画画面,在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较少见。童雁汝南认为,既要尊重国家礼仪空间的特性,也要尊重独立艺术家的价值判断与个性,艺术规律本身也需要尊重。“我们放手让艺术家发挥,有风格的艺术家在规定下依旧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可贵的是,艺术家们没有刻意去讨好或应景。独立个性的作品妆点了空间,获得了中外领导人们的认可。”
图说:丁设《五国印象之印度》
图说:图二是何曦《蟹爪兰》
单线联络 整体亮相
三大场所共陈列了近百件艺术精品,参与厦门会晤主会场三大场所的艺术品陈列的工作量庞大:十几轮方案、数十次汇报审批、多轮作品小稿修改、与数百位艺术家沟通、一个多月的现场调试与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组委会代表的童雁汝南,对待艺术家的邀请和筛选,都是通过“单线联络”,受邀的上海艺术家们彼此之间不完全知情。揭开大幕的一刻,才看到了份入选名单。其中有陈家泠、仇德树、周长江、肖谷、冯骁鸣、杨冬白、何曦、王天德、李磊、丁设等有作品入选金砖厦门会晤,年龄跨度从中生代艺术中坚到具有引领性的青年画家代表,还邀请了冯骁鸣等上海华裔画家。海派已故大师中蒲华、唐云等有作品入选。
这些人群中,有的在体制内担任美术协会、高等院校、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有点在体制外自由创作,有各自的Freestyle画风,各自拥有各自的市场。有评论认为,比起兄弟省市的艺术作品,上海艺术家的答卷在国际舞台上站得住脚。而一次没有准备的“抽查”,多维立体地呈现出“上海创造”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