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微创3.0”肺癌手术治疗新方向

2017-08-18 09:32:10|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在国际上发表重要述评文章“全面微创治疗3.0”理念为减少手术创伤提供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准确描述并定义了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理念,为未来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创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近日,被学界誉为“外科学圣经”的权威学术期刊《外科学年鉴》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述评文章,为今后世界各国开展肺癌微创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指导。

  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许多临床医生对于肺癌微创治疗的理念认识局限于“切口小”和“少打洞”等胸腔镜技术层面,甚至一味追求、攀比可见创伤的最小化,这是“微创1.0”时代。“事实上,我们做微创的真正目标是为了让患者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获得和开放手术一样甚至更好的疗效和生存率,绝不是为了微创而微创。”

  由他领衔的肺癌研究团队对过去21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后发现,早期肺癌患者中,胸腔镜手术对预后并无显著改善。“在肺癌微创手术中,彻底根治肿瘤才是第一位的,疗效和生存期远比切口数量的多少、大小更为重要和关键。”陈海泉强调。

  过去,临床上认为大范围的转移性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但是对没有转移的淋巴结进行预防性的清扫,对患者并没有好处,一味追求大范围淋巴结清扫,会对患者体内脏器造成不可见的“内伤”。

  该团队研究发现,如果术中纵膈淋巴结没有转移,则无需做淋巴结清扫。此外,肺上叶尖段小于2厘米且没有侵犯胸膜的肺癌,不会有淋巴结转移风险,这类患者只需要对上纵膈淋巴结清扫即可。“让内部脏器创伤最小化,精确划定手术范围,减少器械游离时对正常组织和脏器的创伤,致力于保留患者肺功能,将胸腔内的损伤降至最低,患者的术后体验将明显改善。”陈海泉说,这是“微创的2.0时代”。

  现在,他们又进一步提出,“肺癌微创治疗是一个全面微创的系统概念”,不仅依靠外科医师,还包括介入治疗、病理科、麻醉科、影像科、化疗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例如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缩短,都会减少对患者的系统性损伤。

  陈海泉指出,“全面微创”才是肺癌手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微创3.0时代”。它是指以胸腔镜技术为载体、由多学科共同参与,在治疗中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合适的切口,保留正常肺组织、肺功能和淋巴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平衡切口、器官和系统损伤,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肿瘤医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天左右,低于市级医院平均水平。此外,药占比和均次费用均低于市级医院平均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