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沿线电影人畅谈合作交流:着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
挖掘“一带一路”共通的文化和哲理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有机会同来自菲律宾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电影人交流。这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艾哈迈德·沙基说。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收到“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申报的1016部影片,也聚合了14个沿线国家15个电影节代表,签订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在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圆桌论坛上,电影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如何促进各国电影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电影这一载体增进对彼此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平台,国际电影节的重要使命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展映单元,囊括了10余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影片。
在全世界电影院都被好莱坞大片占据的时代,如此丰富的国别和多元的影片让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电影节行业主管瑞塔·斯坦内利特感叹,“即使在欧洲,要让立陶宛的电影在爱沙尼亚放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拉脱维亚国家电影中心总监蒂塔·瑞爱图玛认为,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是一个国际电影节的重要使命。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斯姆里提·基兰希望能将更多非宝莱坞的印度电影介绍给世界。
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总监艾丽斯·贾拉杜提议,“一带一路”国家可以联合起来,通过“在线影展”的方式,为各国电影寻找更多的国际观众。
合作,着眼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性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设立了“一带一路”主题馆,超过25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电影机构参与展示。沿线国家电影人还参与了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别文化推广,并与中国同行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来访的各国电影人都希望能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合拍片是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开幕首日就发布了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销售总监戴安娜·阿什莫娃提到中哈首部合拍片《音乐家》,这部电影本月8日已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开机仪式。波兰电影委员会项目经理安娜·狄杰德斯克说,即使不是合拍片,跨国取景、跨国选角,也是抵达不同国家观众的方法。
马来西亚亚洲电影促进协会代表黄德昌说:“文化的差异不能成为我们的障碍和鸿沟,我们应该着眼于不同的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挖掘‘一带一路’国家共通的文化元素和哲理。”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电影节行业主管瑞塔·斯坦内利特说:“爱情、友谊以及人性的许多东西,不管哪个国家的观众都会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