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社区医生有绝活 外国病人来就医

2017-05-31 08:38:28|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不用总去挤“三甲”,社区医院里藏着不少名医、绝活———美国东非病人为何赶来上海社区看病

  图片默认标题

  桑久华给关节炎患者做推拿。本报记者唐闻佳摄

  “媒体一报道,桑医生更累了!”推开诊室,病人围住记者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他们很矛盾,觉得桑医生很值得宣扬,但又担心他“名气大”后,挂他的号更难,还担心他会离开社区这个“小地方”。

  在病人中拥有如此威望的桑医生,就是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桑久华。这家社区医院周边交通并不方便,附近居民自嘲是“城乡结合部”。可就是在这里,桑久华的病人最远的来自半个地球之外的美国、东非。

  连日来,记者走访基层医疗一线发现,上海的社区医院有一批好医生,他们有着深藏不露的拿手绝活,也有着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真诚热心。上海正在推进家庭医生制度2.0版:签约“1+1+1”,首诊在社区,这群社区里的好医生凭着自己的好技术,把病人吸引到社区,实实在在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社区医生有绝活,门诊号热度不亚于三甲医院专家

  周一下午两点多,走进桑久华医生的诊室,条凳上、板凳上坐满了病人。桑久华忙前忙后,满头大汗。这边厢,91岁的老奶奶关节炎原先严重到都没法下地,经桑久华诊治,如今能拄着拐杖出门,自此认定了他;那边厢,一位50多岁的男子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得一脸痛苦,三级医院要他手术,朋友说“桑医生这里不用手术”,他特地请假赶来;一旁从奉贤赶来的病人“现身说法”,“我的腰突原本也要手术,结果让桑医生看好了。”

  桑久华是社区医生,也是家庭医生,尤其擅用中医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以及多种神经损伤性疾病。

  16岁的张昊第一次来找桑久华时,一脸绝望。他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病患,从学走路开始,就活在自卑里,不敢交朋友。“困难和辛苦我都不怕,最怕的是看到病人绝望。”桑久华暗暗发誓,要想办法治好他。

  桑久华反复研究张昊的病情,制定出一套手法康复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再根据每次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有时因为天气原因,张昊不方便出门,桑久华就利用中午休息或下班后的时间,上门去做。

  一个疗程后,小张的双下肢肌张力松弛了。两个疗程后,小张走路时的剪刀步矫正了很多。孩子笑了,妈妈高兴得流下眼泪,真心感谢桑久华给了儿子“生命的奇迹”。

  像这样,在别处久治不愈、在桑久华这里重获健康的病例还有很多。“70后”的桑久华凭着真本事,把四面八方的病人吸引到这家小小的社区医院。如今,他的门诊总是门庭若市,多时一天要看100多号,少时也有四五十名病人,门诊号热门程度不亚于三甲医院的专家。

  在社区行医10年,桑久华服务了10多万人次的病人。

  推拿针灸受欢迎,社区中医师成居民心中的“大医生”

  桑久华医生并非孤例。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石向东靠着推拿绝活“一指禅”,在社区里赢得了好口碑,成了居民心中的“大医生”。

  扎好马步,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大拇指在病人患处轻柔按压,保持1分钟120下的频率,这个“一指禅”的功夫是石向东每天要练的,且一练就是一上午。

  从一名非科班出身的中医,到获得“上海市社区好中医”“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个有上进心的医生一直在寻求自我提升———跟随“一指禅”嫡系传人、华东医院朱鼎成教授学习推拿,跟随市六医院“陆氏针灸”传人吴耀持教授钻研针灸。

  “推拿、针灸在社区医院属于非常实用、受欢迎的项目。因为居民中有颈肩腰腿疼痛的人很多,而且推拿、针灸还能治疗妇科、失眠、小儿消化及呼吸系统等多种毛病。”石向东将这些“绝活”广泛应用到社区临床实践中,让更多百姓获益。

  现在,加上火罐、理疗、牵引等基础治疗手段,石向东平均每天要接待五六十个病人,不少病人从浦东、杨浦等区慕名而来。看着立竿见影的诊疗效果,居民感慨,没想到社区也有“大医生”。

  社区医生发展平台越来越大,好本事不愁没病人

  在上海,藏于各个社区的好医生还有很多,他们的“绝活”不少是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这是因为传统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一些经长期验证、有效、廉价的治疗手段很适合在社区医疗中发挥作用,治疗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

  这也是上海这些年力推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的原因。桑久华和石向东都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坚守社区医院十多年,两人的理由不约而同:看好上海社区医疗的发展。

  石向东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上面有2个名为“石向东工作室”的微信群,一个“中老年群”里共有124人,另一个“年轻人群”里有43人。他指着第二个群说,这就是新政策给社区医生带来的福利。原来,除平时的工作时间,社区医生如今还可以在工作日晚上及双休日,“走出去”为上班族服务,“多点执业”给这类社区医生开了口子。石向东由此也明显感到,社区医生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发展平台也越来越大。

  而在社区医院的工作经历,也为石向东、桑久华这些社区医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病历,激发了他们科研的动力。由桑久华钻研出的“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被作为上海市适宜技术在全市推广。如今,桑久华还申请了多项课题,拿了两项国家专利,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

  最近,桑久华对3D打印充满兴趣,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台小型3D打印机,针对几个社区老人反应的“跟痛症”,他打印了一个在足根部镂空的脚垫。有意思的是,就在矫正试穿时,他发现,由于脚步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穿着这个脚垫的老人不容易摔跤。要知道,在老人意外致亡原因中,意外跌倒导致并发症排在第三位。这开启了桑久华的又一个新研究项目:老人防跌倒脚垫。

  “上海社区的平台这么好,政策也给力。”桑久华坚信:只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开发钻研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新技能,社区医生会更忙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