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经典便不知“道”在哪里

2017-02-09 11:18:0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不读经典,不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便不知‘道’在哪里。”从春节到2月每个周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都忙于在上海图书馆讲授六场“夫子之道:四书通讲”系列讲座。在首场讲座“为学之道与修身之道”中,刘强将自己总结出的“不读经十弊”作为新年“精神红包”赠送给听众。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处理了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天人关系和心物关系等重要命题,不读经典,容易出现“只知有我,不知有人”或“只知有学,不知有道”等问题。

  前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强提到,近期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恰逢其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形成上行下效的新气象。  

  读经典可以生信心  

  在授课及讲座之余,刘强与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上海国学会,组织中国民间书院高峰论坛,并利用新媒体建立论语公益讲师群。在同济大学校内,刘强为教师子女开设亲子公益国学班,前来上课的学生及家长有两三百人;他在同济大学开的《论语导读》通识课,也“打开大门”,欢迎所有人进来旁听。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没有文化,怎么会有文化自信呢?”刘强提倡“从经典中生信心”,“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者,都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有种发自内心的温情和敬意。”

  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主任吴敏介绍,从去年上图策划的“中华创世神话专题”讲座,到今年年初的“夫子之道:四书通讲”,讲厅永远座无虚席。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提高了,“讲座已从普及性向专业性方向发展,这次的夫子之道,就需要听众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两场结束,反响也很好。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如果内容安排得很浅,可能对观众来说就不够解渴了。”  

  夫子之道是“人之道”  

  中华文化念兹在兹的是一个“道”字。以“夫子之道”为题的系列讲座,集合了刘强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前不久,他完成新作《论语新识》。他总结,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即人的优化、雅化、良化、深化;国学的本质是“人学”,传统文化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躬身践行;教育的功能是“化人”,即培养人、感化人,使之行事有君子之风。

  夫子之道也是君子修身之道。孔子对君子的阐释与《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谋而合。“中国文化强调人的文化,修身之道不仅在于个体的完善,而且关乎天下的安定。”刘强认为,《论语》里对修身之道的论述,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发,“应惩忿窒欲、谨言慎行、内省自反、克己慎独、改过迁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