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古寺华林书画院业务室主任沈沪林。沈沪林 供图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边听沈沪林的京剧名段,边欣赏他的书画作品,这种看似跨界实则相通的碰撞,可谓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与沈沪林的对话,是写的、是画的、是说的、也是唱的。这种书写吟唱是他生活的常态,更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业界戏称:“沈沪林是上海戏曲界里写字作画最好的,上海书画界里唱戏唱得最好的。”
沈沪林曾说,书画和京剧都是“国粹”,是相通。书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京剧则更多是一种听觉艺术。沈沪林将听觉和视觉相融,进行山水交融的感情表达,或奔放、或纯真、或震撼。书法是没有物体画面及故事内容的艺术,表达感情主要靠线条变化,正因为线条表达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书法便带有了自己的性格。京剧也是变化愈多愈好,在变化中才能把握戏剧主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但这种变化有原则即不可乱来,可取的规律便是京剧中人的感情内心的腔调,或者是内心和弦的承转启合。
“写书法的时候写出了音乐,唱京剧的时候唱出了线条。”
书法要有节奏,写时笔锋好似音符在纸上起舞。快笔刚健、慢笔婉约,时快时慢,展转腾挪的交替中,抛开了棱角的斧凿痕迹,而有自然的波动,很是扣人心弦。沈沪林说:“京剧唱腔高低抑扬互显,有气吞山河的激昂,有如泣如诉的委婉,有一咏三叹的韵味。其中的气韵生动、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与书法气韵上高度一致。”他强调,在学京剧的自娱自乐中不断参悟,在书法的艺术里不断探索,捕捉美的旋律,触摸质的色彩。
书法是禅、绘画是禅、唱戏是禅、写诗是禅,生活更是禅。
而当这一切的笔墨线条和音韵旋律,有了多年来的研习和沉淀,有了禅学的自在平和,有了这些基础和了然,沈沪林于融会贯通的修行中求得大智慧、大自在的妙趣,使心灵得以慰藉和升华,表达时便心手两忘,情之所至,意之所至,心神皆怡,自成一格。
沈沪林说:“书画、京剧和诗词的‘国粹’,使其心向善、天地宽,既养身又养心,期间若再赋予禅意,则更心地明净,境界大开,妙不可言。”并强调,在宣纸上散步,于旋律中解读,得大自在,这便是人生与艺术的要旨。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禅诗》(行草书)。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湖山醉秋》。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吉庆有余》。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苏东坡诗题西林壁》(行草书)。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好春常驻》。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雅韵清音》。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自书浦东礼赞四首》(行草)。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书斋夜景》。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秋色胜春光》。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儿时回忆》。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行书七言联》。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山高水长》。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塔影苑小景》。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国画 · 扇面集锦。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蔬菜养生曲》(楷书)。沈沪林 供图
沈沪林创作的书法《古诗四屏》(行草书)。沈沪林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