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沪学分银行为终身学习架设“立交桥”

文汇报2017-08-30 14:19:20

  原标题:上海为市民终身教育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搭建学分转换服务平台;具有公信力的个人学习信息将改变用人单位人才评价观

  学分银行为终身学习架设“立交桥”

  这是一家特殊的“银行”———历时五年运营,在全市建有20个分部和68个网点,储户人数达232万。而其终极目标是,让全体市民都在这里开户,让学分如同货币一样,可以存储起来,获得持续的“红利”。

  作为国内首家成立并运行的省级学分银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搭建学分转换服务平台,真正架设起一座市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学习成果存银行,持续收获“知识红利”

  上海市学分银行“存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市民个人学习成果的记录信息———学分。目前,上海市学分银行已建有个人学习档案232万份,其中已开户激活个人账户的学习者超过78万人。

  上海市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孙耀庭告诉记者:“理论上,从2012年开始,每一位从上海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会自动在学分银行生成账户。但终身学习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在学分银行激活个人账户、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基于学习者自觉、自愿的行为。”

  到学分银行开户、存入学分,究竟能派什么用场?

  徐勇波是上海开放大学2016级专升本“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他在入学前已经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钳工二级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经向上海市学分银行学分转换平台申请审核,他可免修在读专业四门课总计14个学分。

  目前,上海市学分银行已经制定423个非学历证书转化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指导标准。市教委终身教育处调研员程倍元说,这就好比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指导标准的建立,使得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证书之间的学分可以转换。据统计,上海市学分银行成立以来,共有6.1万人进行了相关学分转换。

  除了学分转换,负责上海市学分银行运营的上海开放大学,正在进行“双证融通”试点。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告诉记者,在市教委和市人社局的支持下,学历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建立起了一条互认通道:目前,本市八所院校九个专业的课程经上海市学分银行认定,可替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考核项目,112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

  存学分会上瘾,有望改变用人单位“唯学历论”

  正如储蓄可以成为一种个人生活习惯,学分积累,也会让人“上瘾”。关于这一点,那些在终身教育轨道上迈出步伐的人,最有体会。

  在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储户中,记者发现了2016年度“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鹃伟的身影。李鹃伟是上海地铁维修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制动班班长。2014年,这位年过五旬的“地铁医生”来到上海开放大学,开始为期两年半的在职本科学习。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坐在教室认真听课,李鹃伟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地铁。面对超大规模地铁网络的发展,智能化检测、自动化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手段,也开始引入列车检修工作。地铁在进步,“地铁医生”的医术不进步怎么行?!

  在上海开放大学,通过英语学习,李鹃伟对进口空气弹簧元件的认知大大提高,由李鹃伟工作室承担的《多车型空气弹簧试验设备操作法》项目,后来为企业节省下80万元的研发成本,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终身学习需要每一位学习者沿着自己原有学习基础不断走下去。”袁雯说,学分银行如同为每一位学习者铺设好台阶。或许不久的将来,一位用户在学分银行的所有存储记录,不仅标识着个人终身学习的轨迹,这些具有公信力的个人学习信息记录,也会彻底改变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人才评价观。因为,比起一纸文凭,在客观评价人才方面,学分银行提供的信息更丰富,也更全面。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