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的“闵行模式”: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解放日报2017-07-21 09:28:48

  原标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医联体的“闵行模式” 打造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AHS)、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大学科

   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康。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作为医联体上海探索的“排头兵”,闵行区近年来从全局和战略上,把握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重点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路径。医联体构建过程中,输入优质资源之时,闵行人民也切实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便捷可达的医疗服务。医联体的“闵行模式”因此得到国务院的点名表扬。

  闵行医联体是如何构建的?

  合理统一规划布局区校合作引入品牌资源

  闵行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杭文权介绍,“区校合作、合理规划布局,是为闵行探索出的一条捷径。”

  区校合作的渊源,可追溯到2014年。当年,复旦大学、闵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开启“区校合作”新篇章。双方计划用5年时间,探索医改与教改的深度融合,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健康服务综合体。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介绍,双方将共建公共卫生体系、闵行区中心医院、口腔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于闵行区居民健康大样本、大数据生物样本库,双方还将建设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同时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3年内完成对闵行区内573名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与专业技术轮训。

  复旦-闵行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历经数年建设,已融入到上海市医改的大背景中,以“三实一特”的要求深化推进。一是全面启动复旦闵行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院建设工作;二是完善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改革“1+1+1”签约服务,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资源,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三是卫生人才教育和学科科研能力有了提升,不断加大全科、公共卫生、护理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四是做强闵行卫生信息化特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复旦大学附属相关医院共同建设并完善卫生数据运用平台、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形成资源共享,造福百姓。

  除却“联姻”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闵行区人民政府还签署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协议明确,旨在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建立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教学、规培为重点,选取2-3所闵行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其创建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借力区校合作,迄今,闵行区已建立8大医联体、2大专科联盟。不久前,“中山医院-闵行”、“龙华医院-闵行”两大医联体正式签约成立。除此之外,还有“复旦儿科(闵行协作网)”“华山医院-五院-闵行”“仁济南院-浦江闵行”“肿瘤医院-闵行”“岳阳医院-闵行”“眼耳鼻喉科医院-闵行”6大医联体;以及口腔、中风120两大专科联盟。医联体同时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专科医疗机构为补充,联合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纵向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建设区域医疗平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如果说闵行医联体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特点,那么,‘区域医疗中心大学科建设’堪称之一。”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程佳解释,“所谓区域医疗中心大学科建设,是落实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academichealthsystem简称“AHS”)的载体。以复旦-闵行为例,双方以建设大健康体系为制高点,充分依托AHS大健康体系,通过建立联合体或协作体的形式,使复旦系品牌医院的所有资源与闵行区共享,并延伸至社区,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好医疗。”

  复旦大学儿科医联体、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便是AHS的成功实践。医联体既实现了“上接天线”输出优质品牌,又“下接地气”让居民切实受益——

  华山学科品牌伸至区域中心

  “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去年4月22日正式成立。医联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华山-五院之间铺设专用光缆、建立专网,五院专家、专科门诊号源全部向社区开放,社区医生工作站电脑可直接预约;华山专家号源则提前4周向“医联体”开放,五院医生可在诊室直接预约华山专家。微信平台可直接预约挂号五院开诊的华山专家。由此真正实现有序就诊。

  “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老闵行地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实惠。五院副院长洪洋介绍,去年10月,华山医院皮肤科唐慧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正式开诊,“好用不贵的神器”华山医院自制皮肤病制剂,同步调拨引入五院,居民配药不必往返市中心。

  今年上半年,H5M转诊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五院门诊直接对各社区敞开,同时医联体签约患者如确属疑难病例,可通过五院医生电脑工作站同步优先预约华山专家,由此充分体现“1+1+1”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目前,上半年经医联体平台由社区全科医师预约的人次有536人次,预约华山驻五院专家的有1734人次,预约率为96.7%。

  复旦儿科品牌输出闵行社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合作建立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去年2月作为协作网的一员,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完成标准化儿科诊室。中心选派有一定儿科基础的全科医师、护士参加儿科医院培训,提升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双方同时启动儿童遗尿专病门诊、儿童贫血专病转诊。截至今年6月,共接诊9111人,向儿科医院转诊7人,其中专病转诊(儿童贫血)4人。

  据悉,去年底,闵行区内13家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标准化儿科诊室。下一步,协作网还将更好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促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技能的提高;继续加强儿科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依托儿科医院科教研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参与社区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发展。

  同质化服务辐射全区百姓“用脚投票”下沉社区

  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闵行区内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1992人次,完成心电图远程会诊54736人次、放射远程会诊195031人次、眼底镜检查18537人次、双向查房1891人次。数字的统计,远没有老百姓“用脚投票”更有说服力——

  案例

  多年糖尿病终于得到了控制

  家住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春芳,今年55岁,患有糖尿病20多年,同时伴有心脏病,几年前做了“搭桥”手术。王先生回忆;刚患上糖尿病时,服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随着病程迁延,血糖控制不理想,光靠口服药物不行了,不得不注射胰岛素,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去年,王先生签约“1+1+1”社区卫生组合医疗,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黄薇。了解到患者情况后,黄医生将他预约到中心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室。内分泌科专家麻静主任,根据病情结合并发症等情况,建议其住院接受治疗。

  仁济南院-浦江闵行医联体,开展双向教学查房,为王先生在社区、三级医院间建起一座桥梁,使糖尿病病程管理更有效、可行。通过在仁济南院住院治疗,他的血糖控制达到理想状态,他不用再注射胰岛素,通过口服用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如今,王先生每1-2周就会去1次工作室,定期监测血糖、配日常用药,“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水平,这是我们浦江居民的福利!”

  背景

  仁济南院-浦江闵行医联体于去年正式签约,合作一年来,专病教学门诊开展得如火如荼:脑卒中MDT工作室、心血管工作室、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室、眼科专家工作室4个专家工作室齐齐落地生花。社区同时开设有骨科、老年科、中医科专家门诊。截至今年6月,专家门诊开诊130次,门诊595人次;专家工作室开诊190次,门诊3506人次。

  仁济南院、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多途径合作,通过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室、心血管专家工作室等专家工作室,由南院专家对中心全科医生进行带教;同时,还积极安排全科医生至仁济南院进行教学查房,一年来共计带教2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7次,培训300余人次;根据上级要求,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仁济南院药剂科签订了药剂结对帮扶协议,并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下社区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活动等,提升了中心药剂科的专业能力。

  目前,由仁济南院内分泌科麻静主任、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糖尿病管理条线人员、糖尿病专科护士共同组成,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旨在通过糖尿病前期筛查、糖尿病专家门诊、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住院患者双向查房,家庭医生跟踪随访,糖尿病条线信息化管理等多种手段,搭建一个全新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全程的血糖管理,努力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

  案例

  看中医调理不必大老远兜到市中心

  俞伯生,家住吴泾地区通海小区,10年前患有肺脓疡,肺被开刀切去一半。治疗中又因大量使用抗生素,肾脏给弄坏了。去年6月,他患上十二指肠癌进行手术,但因肾功能不好、无法完成化疗。想要进一步治疗,只能通过血透,就是要把全身的血液替换一遍,这对于常年病体缠身的他,无疑是噩耗。

  将俞先生救治好的,是家门口岳阳医院闵行分院,也即吴泾医院。岳阳医院专家医生团队自2015年初入驻吴泾医院,来自总院的专家医疗团队,每周坐诊、教研指导、临床带教等方式,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程晓东,岳阳医院特聘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各种免疫紊乱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医疗工作。专家每次仔细地为俞伯生号脉,对症开具每一次的中药配方。眼看这中药开了一袋又一袋,俞伯生的身体状况也跟着一天天好转了。坚持半年的中医调养,他的情况明显好转。

  而今,俞伯生逢人便激动地说:“方便交关了!以前去大医院,人多、排队长,加上堵车,太累了。现在医院就在家门口,医生也是一样的好,真的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啊!”

  背景

  去年,岳阳医院、闵行区卫生计生委签约,全面托管闵行区吴泾医院。岳阳医院、吴泾医院、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中医专家进社区、双向转诊、技术支援、帮扶结对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通过探索,医院各司其职,方便患者在网络内救治,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能下沉社区、服务百姓。岳阳医院闵行分院转诊办还将一部分紧俏的著名专家程晓东、张腾等号源,直接投放给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目前,吴泾医院中医护理操作共开展19项,包括耳穴埋豆、中药灌肠、隔物灸、脐疗等。2015年至2016年,又新增13个中医专科,分别是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风湿科、肾内科、乳腺外科、肿瘤免疫科、针灸科、内分泌科、肛肠科、妇科、五官科。今年新增中医眼科、儿科专家门诊。

  品牌医院带动科研同步

  未雨绸缪实现长足发展

  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程佳说,医联体的建设,实现了同质化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体验便捷、到位的服务;论及医院发展,品牌医院、品牌专家的带动,更令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科研同步,由此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区域肿瘤大数据中心”

  “肿瘤医院-闵行”医联体,优化人群癌筛查技术方案,以居民为中心,采取“危险度评估+初筛检查”的筛查策略,开发相应的评估工具,优化筛查流程,设计居民筛查服务包,完成医联体筛查资源的集约化,由此满足人群筛查的需求。医联体建成由“筛查登记-危险度评估-初筛检查-诊断-治疗-高危管理-患者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的管理流程,开发筛查登记和管理的移动端应用,与区域信息化平台对接,与医联体平台对接,并提出非智能手机使用者的登记和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医联体建成了癌症患者生存管理体系,由现有以全科医生为中心的癌症患者管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依托医联体联动的生存管理模式转变。

  “肿瘤医院-闵行”医联体同时完善区域化的癌症综合体系,改进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患者管理移动端应用,集诊断、治疗、周期性评估、生活方式干预、门诊预约为一体,提供线上患者管理的解决方案。

  开展科研课题分级诊疗控制糖尿病

  “仁济南院-浦江闵行”医联体,通过成立科研小组,加强与南院的科研合作。目前,医联体在慢性病方面开展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合作课题有:《分级诊疗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并发症管理的效果评价》、《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对原发性高血压管理的应用评价》、《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筛检的前瞻性研究》。

  信息对接方面,医联体还完成PACS-MUSE系统的信息对接,中心的X片、心电图均由南院进行诊断,一年来共上传MUSE22572份,PACS42412份,此外中心的眼底镜筛查也已完成与南院的信息对接。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快分级诊疗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系统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真正实现双向转诊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优惠政策。

  据悉,未来“仁济南院—浦江闵行”医联体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通过双方共同参与、精诚合作,促进全科诊疗体系深入发展,全面提升双方医疗能力;依托仁济南院的科研优势,指导浦江社区科研项目申报、具体实施;浦江社区提供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医疗和公共卫生课题项目研究,共享科研成果。

  开放社区人群生物与组织样本库

  “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统一开展科研管理和建设工作。医联体统一管理联合体内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申报、药物临床试验及伦理等方面工作,向联合体成员开放拥有20余万份标本的社区人群生物样本库和组织样本库,科研成果由联合体内参加单位共享。

  除此之外,医联体内,闵行区提供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项目研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加强联合体内科研工作者的交流,探索科研工作者在联合体内人才柔性流动的机制。目前,第五人民医院骨科、肾病科等系列学科已经加入华山医院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未来,“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将建成上海市最先进的医疗临床检验中心之一,实现医联体内检验项目的互通互认,使华山、五院的优质检验、检查资源逐级下沉,进一步方便闵行百姓就医。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