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院上半年拿下百艘设计订单

2022-07-22 17:40:58|来源:解放日报|编辑:赵春晓 |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更多上海方案中国方案被国际船东认可,更多上海标准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上海船院上半年拿下百艘设计订单 全球市场占有率近四分之一,创历史新高,将带动中国的船厂拿下更多建造订单

  上半年接单超百艘,完成年度目标的95%;按艘数计,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四分之一……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简称“上海船院”)的年中成绩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我们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近两年维持在15%左右,今年上半年上升到22.5%,创下历史新高。横向与国际竞争对手比,也极为难得。”上海船院一位资深研究员介绍。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意味着中国在船舶工业领域影响力不断加强。更多上海方案、中国方案被国际船东认可;更多上海标准、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船舶设计领域,而且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和传导——“设计是前端,当中国的船舶设计院拿下更多设计订单,往往能带动中国的船厂拿下更多建造订单。”

  创新引领,订单主动上门

  近两年,海运市场火爆,船公司赚到了钱,自然会考虑增加运力或置换新船。但这不能完全解释全球船东为何对其格外青睐,真正的原因另有其他。

  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船院船用电池项目负责人杜鹏飞发现,自己被潜在客户“包围”了。

  “我们去年推出自主研制的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并在今年一月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产品证书,它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产品,能够实现零碳排放,有望引领沿海和内河航运的新变革。从产品发布起,就不断有同行主动咨询,甚至有船公司表达了下单的初步意向。”杜鹏飞说。

  过去,中国的船舶工业被动地跟着市场走,国际船东提出需求和想法,国内企业想办法设计、建造。但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中国船舶工业已从追赶者变成并行者,甚至是领跑者,与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我们在基础研究、低碳、零碳,以及智能化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开发符合未来航运业发展趋势的新船型,主动引领市场。”上海船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目前已经成熟的双燃料船型,上海船院在氨燃料、氢燃料、甲醇燃料以及纯电驱动等领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一些概念船型已获得船级社认可,正逐步走向现实。比如今年3月,上海船院自主研发设计的中国首创首款氨燃料动力7000车汽车运输船就获得了挪威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储备的船型多了,也就抢占了先机,无论哪个市场热起来,都能拿到订单。

  上海船院上半年承接的订单中,汽车运输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14和81艘,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50%和32%。除了在船舶减重、降低建造成本和能耗等基础指标方面有优势外,这些船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环保。比如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采用“氨燃料预留”设计,这一细节为船东未来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位上海船院员工表示:“现在我们是船东大胆想法的支持者,我们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联系,向他们介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船型,当他们想拥抱未来时,就会想到我们,订单主动上门。”

  数字转型,生产效率提升

  上半年还有一个背景,受封控影响,上海船院大部分员工居家办公了两个多月。但公司经营接单、生产却没受到影响。

  得益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所有员工都可以在家远程登录办公室电脑,完成调取数据库资料、线上签单、修改方案等操作。同时,所有审批流程也都能在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即时操作,减少等待时间。

  线上办公和审批属于办公形式和流程管理上的创新。同时,在设计模式上,上海船院也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自我改革。

  “过去船舶设计过程中有三维模型,也有二维图纸,现在可以实现从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都有全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这能大大减少船舶设计返工的情况出现。” 下转 4版(上接第1版)上海船院一位管理人员表示:“这种三维一体化设计理念十年前就提出了,近两年开始进入收获期。上海船院通过大量二次开发,让三维一体化设计软件功能更全面、操作体验也更优,因此设计效率与质量明显提升。”

  正是由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目前,上海船院同时设计的项目多达150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精益求精,打响上海品牌

  上海船院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智慧型船舶研究设计院。近年来,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上海船院始终瞄准设计研发前沿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接续做强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船舶设计领域规模最大、船型最丰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研究设计单位之一。

  谈及接下来的布局,上海船院院长吕智勇表示:“创新是无止境的,我们将继续潜心研究,力求新突破。”

  在管理层面,除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上海船院正计划推出子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不断升级企业软硬件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员工更有激情。

  在技术层面,上海船院正借助计算机仿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水动力研究、船舶振动和强度分析等基础研究,使船舶设计的各项基础指标精益求精。

  不断强化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上海船院逐步形成了三大创新平台:

  首先是“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上海船院服务国家战略,力求在这一前沿领域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标准。

  其次是上海船院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打造的“AI+海洋科创中心”。该平台服务于地方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上海市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数据中心,助力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等企业对接船海产业,赋能中国智能船舶和海洋科技工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是在中国船舶集团指导下,联合国外领先的船级社成立的“未来船舶研究中心”。这一平台以全球化的视野汇聚全球资源,为中国船舶提供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

  “智能化、绿色化是船舶行业的两大发展方向,上海船院要为全球航运业发展贡献更多上海方案和中国方案,提升船型技术附加值,助力中国船厂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订单,打响智能船舶和绿色环保船舶的上海品牌。”吕智勇说。

  (解放日报记者 王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