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沪剧《陈毅在上海》首演

2021-08-24 10:45:06|来源:解放日报|编辑:赵春晓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沪剧《陈毅在上海》首演,集结老中青六代沪剧人 追寻红色记忆,让观众动心动情

追寻红色记忆 沪剧《陈毅在上海》首演_fororder_080824_p17

沪剧《陈毅在上海》舞台照。 祖忠人 摄

  “百万雄师过大江,雄赳赳,气昂昂……”随着豪迈激昂的唱腔,著名沪剧演员孙徐春饰演的陈毅元帅乘坐吉普车出现在舞台。8月23日至27日,作为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沪剧《陈毅在上海》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以“尊重史实、精心创作、深入挖掘”为原则,集结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沪剧人。

  用了陈毅写的《梅岭三章》

  《陈毅在上海》以上海建设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出任首任上海市市长,面对积难重重的上海,他团结工人阶级、革命干部、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该剧开票后深受欢迎,还加演一场。此轮五场演出结束后,主创团队将结合观众建议,进一步修改提升。

  编剧汪天云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创作《陈毅在上海》,“剧本用了陈毅写的《梅岭三章》,象征他想建设好上海的坚定信念。该剧每一幕都紧扣人、环境、历史、文化,从外部环境深入人物内心,让沪剧表达更为细腻、真实。”

  “整体舞台呈现做到虚实结合,诗意化表达的同时,沪剧的美学坐标不能变。音乐、服装、舞美都时时观照海派文化内涵,传达的情感让现代观众理解和接受,跟着剧情走。”《陈毅在上海》导演胡雪桦时刻强调紧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不动声色把观众视角引到演员身上,润物细无声,让观众动心、动情。”胡雪桦认为,《陈毅在上海》核心思想是要表达党的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在此基础上,面对上海解放后新旧社会的冲突矛盾,表现出那个时代人的风貌、精神世界,同样是《陈毅在上海》的核心内容之一。舞蹈家黄豆豆根据剧情发展,为《陈毅在上海》设计舞蹈,还邀请上海青年舞蹈团加盟,让剧情有节奏地层层推进。

  作曲家朱立熹第一次参与沪剧创作,“我学沪剧出身,因此对沪剧有着特殊的情感。沪剧音乐受歌剧、话剧影响很深。”朱立熹在《陈毅在上海》中运用沪剧富有特色的二重唱、三重唱、合唱。《陈毅在上海》的音乐紧扣复调主题,将主题旋律与贝多芬交响乐、紫竹调等中西音乐符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贯穿始终。管乐、弦乐和民乐交织,根据人物特点设置独具个性标签的主题音乐和唱腔。孙徐春、茅善玉、王明达、王明道、徐伯涛、王珊妹、钱思剑等名角们各有特色的唱腔与气势磅礴的音乐结合,形成《陈毅在上海》鲜明的音乐符号。

  沪剧“金童玉女”再度合作

  阔别沪剧舞台近十年的孙徐春,通过《陈毅在上海》回归,“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我又是党培养的文艺工作者,参加《陈毅在上海》,我义不容辞。”孙徐春全程参与创作,他阅读大量史实资料,到北京拜访了陈毅长子陈昊苏,还特意学习四川话。

  为做到形神兼备,孙徐春要求剧组把陈毅的照片贴在排练厅墙上,时刻捕捉陈毅的神态。他还与造型设计糜惠良先后做了三次造型,反复调整。每次化妆,孙徐春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不仅要剃去额头的头发,耳朵、鼻子、嘴唇都要用特型妆胶水塑型。《陈毅在上海》也是孙徐春与茅善玉这对沪剧舞台上的“金童玉女”再度合作,多年未同台演出大戏,但两人举手投足默契感依然在线,用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的话说,“一走、一开口,就知道下一步如何配合。”

  《陈毅在上海》中,舞美灯光设计萧丽河运用大色块的光,体现故事人物和空间气质,比如陈毅所代表的共产党人用红色,象征着新中国蓬勃新生的力量;反动势力则运用青色为主色;资本家则以暖褐色来体现。配合背景LED屏所呈现的视幻空间,剧中将南京路、外滩、外白渡桥等重要场景一一呈现,通过舞台场景空间的延展,让剧情更具真实感。

  茅善玉说,“《陈毅在上海》对于传统印象中小儿小女小情调的沪剧是又一次极大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创作。”(解放日报 记者 诸葛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