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印度学生与上海老人组成“临时家庭” 艺术家乔榛用一首诗给他们留下寄语

2019-07-24 11:10:30|来源:上观新闻|编辑:李玥 |责编:李胜兰

这群印度学生与上海老人组成“临时家庭” 艺术家乔榛用一首诗给他们留下寄语

  “在中国工作了几年,我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度元素,有更多印度公司来到中国,宝莱坞的很多电影也被引进中国。”在第三届“中印宇宙公益艺术奖学金”启动仪式上,印度驻华企业Infosys公司副总裁普拉巴特·考尔(Prabhat Kaul)说。他也发现,虽然人们对两国的习俗、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对彼此的了解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让中印两国学生真正了解彼此,在接下来的10天内,来自印度国际美术学院的10名学员将与中国学生和老年艺术家组成“国际家庭”,浸入式体验和交流两国传统文化。

这群印度学生与上海老人组成“临时家庭” 艺术家乔榛用一首诗给他们留下寄语

  这群印度学生一到中国,就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他们收获的第一个“礼物”是老艺术家们给他们取的中文名字。学生阿里克·卡玛卡(Alik Karmakar)就获得了一个中文名“小龙”,他自己也非常喜欢。给他取名字的是杨有声老先生,他说“小龙”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为他是龙年出生的,其二是希望他像龙一样,给中国和印度带来风调雨顺。”学生弗林达·沙玛(Vrinda Sharma)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她的中文名字是“佳音”。她的结对“家人”郭慧秋说,希望佳音的到来能够给两国带来“美好的消息”。

  这群来自亲和源老年社区的艺术家也是“卧虎藏龙”,其中不乏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书法家、歌唱家以及毕业于当年燕京、复旦、同济等院校的前辈专家。艺术家乔榛也闻讯赶来,他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项目,每次参加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情谊。”在现场,这位著名配音演员声情并茂地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蚕》,他希望中印学生能学习矜矜业业的蚕,“吐下去,我的丝,吐下去,能让全人类的身心,都披上锦绣!”

  在接下来十天的学习中,这批印度学员将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上海的老艺术家们将担任导师,教授钩织、书法、乒乓球、舞蹈、太极、绘画等。学员还将前往浙江象山展开游学之旅,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习剪纸,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这群印度学生与上海老人组成“临时家庭” 艺术家乔榛用一首诗给他们留下寄语

  亲和源集团创始人奚志勇表示,项目对印度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走进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平台。对于老艺术家来说,他们则能够通过与印度孩子和中国孩子的交流,实现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他们的学识、乐观和态度也深深地打动了印度学员,前几批学员返回印度后,仍对这次“文化之旅”念念不忘。第二批项目学员东东就记得自己学习过的课程,“谢谢我的‘奶奶’,国画、书法、太极、手绢舞,这些课程真的非常有趣。”

  据悉,“中印宇宙公益艺术奖学金”项目于2016年发起,由国际公益学院、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印度国际美术学院、上海尚德实验学校主办。项目计划在10年内,每年选拔10名印度国际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这群学生在印度学习的专业包括时尚设计、纺织品设计、美术和实用性艺术等。他们也将在上海寻找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作品,在项目结束后带着艺术作品和他们眼中的“中国”返回印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