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三季”家庭教育主题论坛上,静安区首份家长《区域家庭教育生态调研》公布。调研显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认可,但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家长对学业日益重视,也有将家庭教育窄化为升学教育的倾向。对此,本次论坛发出了一份《静安区家校共育倡议》,希望“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分数”,更希望家长能认识到:“虽然时不时会有别人家的孩子跳入视野,但还是应该坚持聚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
幼儿园二孩率已超四分之一
这份调研在2016年到2018年间走访了10万户静安区的家庭进行采样,共收集有效问卷4128份。在这10万户家庭中,父母以70后、80后为主,大部分年龄集中在35到44岁,而且学历水平较高,其中,大学本科占了近5成。
调研发现,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静安区的二孩家庭也越来越多。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说,儿童越小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越高,二孩家庭正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根据调研,27.1%的幼儿园学生家庭里生育有二胎,26.2%的小学生家庭为二孩家庭,而高中生家庭中有二孩的不足10%。“一方面不少家庭担心育儿成本的高,但同时对于第二个孩子的意愿还是较为强烈的。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也有了新的意义,过去,某位老师可能教了父亲,隔了十几年后再教他的孩子,而今可能隔了没几年就会遇见弟弟妹妹,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以往更为密切。”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道德品格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在调研中,家长都纷纷表示,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侧重在道德品格培养、性格和心理素质培养、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但是,智力潜能开发、协助学校教育、成功成才教育、知识传递,成为家庭教育功能实际偏重的几大内容。陈小文说,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初高中阶段,六成到近八成的家长往往“退居二线”,觉得自己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或“创造条件”,家庭教育变为“还是靠孩子自己”。
“这可能与进入初高中后,家长对于学业日益重视或是将家庭教育窄化为升学教育并无关系。其实,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初高中阶段的孩子对于家长的支持、理解依然充满着期待,而且对家长自身的行为榜样示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初高中阶段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实仍有很大的作为空间。”陈小文说,《倡议》的发出,就是希望孩子的成长由学校、家庭共同呵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孩子的心声,让自己的言行成为最好的教育。“而且,对孩子而言,身心的成长、道德品格的培养比学业成绩更为重要。”
家长养育开心指数达到85.7%
静安区现有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10万余人,涉及10万个家庭,家长构成多元化、差异大,给区域整体推进家校合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李正刚介绍说,目前,静安区以《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纲领,以一体化德育思想为核心理念,把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早在2008年,全市首个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就已成立,由区教育局直接领导和管理,中心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事业单位,全部经费均为财政拨款,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切实惠及千家万户,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每年都会举办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指导活动、公益培训项目和大型心理咨询公益活动。“家校合作”也被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全区100%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还投入了40余万经费完成了100多名国家级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专项培训,开发了《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市级教师培训共享课程等。
在诸多举措的推动下,静安区家长的养育开心指数达到85.7%,父母日常养育的积极行为也很高,说明总体而言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实践体现了良好的态势。“严父慈母”依然是区内家庭主流的亲子互动方式,年轻的家长更主张养育中的夫妻分工,也更重视父亲的影响力,而家长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前三位,分别是书籍、网络和同事朋友。“从教育信息获取的有效性来看,学校老师跃升至第三。说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还是得到了家长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