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1919年,他代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对西方列强说“不”,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最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今年是顾维钧诞辰130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在他的家乡上海举办。昨天,250盒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维钧数字档案,被捐赠给复旦大学和上海图书馆。12月8日,故乡嘉定历时一年半重建并布展的顾维钧纪念馆开幕。当晚还有一场纪念音乐会在嘉定保利大剧院举行。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次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他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当顾维钧在学业和职业生涯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哥大特批他以仅有一个章节的论文毕业,助他提前开始职业生涯。
1976年,由顾维钧本人口述的十三卷《顾维钧回忆录》完成。同时,他将300个涵盖其全部职业生涯的档案盒一起捐赠给自己的母校。这批珍藏于哥伦比亚大学珍本手稿图书馆的档案,包括顾维钧与其同时代人的来往书信、日记、备忘录、手稿、笔记、印刷资料、照片等。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哥大合作,着手将其中250盒顾维钧档案数字化。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整地浏览了顾维钧的档案,“这批资料几乎涵盖了1931—1956年他所有的职业档案,有很多珍贵资料在他长达十三卷的回忆录中也没有涉及。这次数字档案的回归十分有意义,不仅方便大家查阅,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位于嘉定法华塔塔院内的顾维钧纪念馆,利用这批珍贵的档案,对馆内展陈进行了重新布展。除了数字档案,顾维钧的后人也捐献了一些他的遗物,包括笔、衣物、眼镜、家具等,丰富了纪念馆的实物馆藏。嘉定区文广局副局长姚强透露,五年之内,人们将看到一个更大、更全面的顾维钧纪念馆,辅以现代的展陈手段,向更多人呈现这位传奇外交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