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建集团:“中国设计”争当“全球建筑领跑者”

2018-08-22 09:58:14|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今年11月,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作为整个筹办工作的重要环节,场馆改造及环境提升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国家会展中心是由华建集团原创设计的。在商务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华建集团又承担了进口博览会场馆改造及环境提升的设计总承包,汇聚了近百名全球一流的建筑设计师,还有排名全球第63位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深厚底蕴。”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秦云说,“华建集团是全国工程设计咨询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家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代表了‘中国设计、上海服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国家会展中心

  回顾上海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项目,总能看到华建集团活跃其中。按照设计费占工程总量2%计算,华建集团每年能够带动全国城乡建设项目近4000亿元,其中不少是国内外的重量级项目,如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迪士尼总图设计、金砖银行总部大楼、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一轴四馆”中的“一轴三馆”、国家会展中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

  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致力于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工程设计公司百强的综合性设计院,华建集团也在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对标世界最高标准,争当“全球建筑领跑者”。

  服务全国发展 打造建筑精品 续写中国建筑“传奇”

  时至今日,华建集团担纲设计的工程数以万计,覆盖全国31个省市、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8年跻身美国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华建集团的靓丽答卷自是能力彰显,更有时间沉淀。

  新中国成立后,赵深、王华彬、陈植、吴景祥、庄俊、罗邦杰等我国首批留学归国优秀建筑师,和一大群从事建设工作的知识分子,共同成立了华建集团前身,也就是1952年成立的华东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次年成立的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生产技术处设计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上海光源工程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营建筑设计单位,华建集团与祖国发展同命运、共呼吸,直接见证和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发展。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务实高效的工匠精神共同组成了企业的文化基因。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华建集团相继完成上海体育馆、曹杨新村、中苏友好大厦、上海航天“604”工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腈纶厂等一批城市基建、工业、科技项目设计。由集团设计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连造船厂、沈阳重型机器厂等一批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工程,推动了“上海制造”的发展;集团还承担了马里体育中心、苏丹友谊厅等一批对外援助建设项目。

  改革开放后,华建集团设计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项目,创下上海“首次”纪录。1984年,华建集团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把“上海服务”旗帜插到了遥远的南极。同时,华建集团的建筑涵盖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覆盖到机场、宾馆、商务楼、住宅小区等;并完成上世纪90年代“上海文化”地标性建筑和“上海购物”建筑。

  要保持建筑行业的领军地位,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2015年,华建集团完成了整体上市。上市后的华建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全面市场化、跨界集成化、高新专业化、深度国际化”四轮驱动战略。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上海服务的能级提升。

  由华建集团承担建筑工程设计的上海光源工程,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设计团队攻克微振动、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裂缝、大跨度异形钢屋盖结构设计等重大科技难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华建集团修缮设计了大世界、上海历史博物馆、四行仓库等一大批历史保护建筑,延续底蕴深厚的“城市文脉”;在中国的11个城市设计了15座机场航站楼;设计了世界最大的河口边滩水库——上海青草沙水库,完成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等一大批医疗建筑;设计了世博文化中心、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建筑,让上海这座城市流淌人文关怀。这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国首屈一指建筑企业的地位,并获得一定全球影响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

  对标全球一流 培养顶尖人才 培育中国设计大师

  作为科技型企业,人才是集团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华建集团现有国家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8人,上海领军人才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14名。

  华建集团对标全球一流,推进 “213”人才工程。以建立20名全国领军人才、100名上海市拔尖人才、300名集团骨干人才为目标,培育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形成了由技术领军人才领衔,专业齐全、人才梯队配置合理的专家团队。目前,已经在医疗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体育建筑、绿色建筑以及超高层结构及抗震技术、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等方面,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沈迪曾担任2010上海世博园区总建筑师,主持设计了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

  超高层建筑的领军人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和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汪大绥。近年来,华建集团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与设计了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近200栋,占全国超高层建筑总数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已经启动的12栋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中,华建集团参与设计了其中的9栋。集团执行总工程师王卫东是最年轻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他在软土地层深基础工程的实践,为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探明了出路。项目成果在包括天津117大厦、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苏州中南中心等在内的逾30项超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建造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以第一完成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体育建筑设计团队成长的特点是院士引领、长期积累、形成梯队。从上世纪的上海跳水池、上海体育馆、虹口足球场,到本世纪以来的F1国际赛车场、旗忠网球中心、越南国家中央体育场,以及目前的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足球场等。在这个过程中从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魏敦山初创和引领,到新一代骨干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的高端团队,打响了华建集团的全国品牌,并向国际品牌迈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青草沙水库

  文化建筑设计团队的成长特点是领军人物带教、青年人才辈出。全国建筑设计大师蔡镇钰、唐玉恩、汪孝安是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大师的带领下,华建集团先后设计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世博文化中心、东方艺术中心、央视新台址等文化建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医疗建筑设计团队的成长特点是不断创新、能打硬仗。上世纪八十年代,主编了中国第一本《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使中国的医疗建筑设计水准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集团专业总建筑师陈国亮带领下,始终占据行业发展前沿。2003年“SARS”来袭,华建集团 48小时拿出设计方案,创造了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奇迹。上海启动的“5+3+1”医疗工程,华建集团在9个项目中承担了5个。

  全国劳动模范郭建祥率领的交通枢纽设计团队,先后承担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乌鲁木齐机场等项目。在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建设中,当时,只是承担为外方设计公司配合设计的任务,但到了浦东机场二期建设中,集团则开始承担设计总包,也是国内首个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总包项目,郭建祥带领团队组织协调包括诸多外国公司在内的30多家分包设计公司开展工作,开创了洋设计师为本土设计师“打工”的先例。

  华建集团水利专业总工程师季永兴专注城市水安全和水环境设计与研究20余年,主持设计了国际同类型规模最大的单跨100米底轴驱动翻板水闸——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主持完成了长达101公里的哈尔滨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

  聚焦核心领域 加速科技创新 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40年前,设计图绘制必备是高脚凳、针字笔。40年后,一台电脑、一副虚拟VR眼镜,三维立体的建筑设计模型便跃然于眼前,既可随时改动,又方便长期储存。数十载的技术进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源自常年累积、孜孜不倦的超前探索。

  对于顶尖企业而言,创新不局限于立竿见影市场效益,而是超前发展、有的放矢。华建集团正聚焦“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生态建筑技术、建筑工业化、既有建筑改造和功能提升”四大领域,更好地打响上海品牌知名度。

  作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装配式技术可以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领域深耕的华建集团,目前已经累计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1000多万平方米。如上海浦东惠南新市镇的23号工业化示范楼,高达13层,却只用82天、少量安装工人就完成整栋楼的建造。

  华建集团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开展了20余项课题研究、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工作;发起并成立了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还设有上海市科委认定的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战略合作企业合资的预制构件工厂已经建成投产,在华东总院、上海院和市总院等下属企业成立建筑工业化设计团队。

  在信息化产业领域,继续深化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应用,努力拓展数字化+集成。华建集团是业内BIM技术的先行者之一,截至目前,累积完成超过200项BIM项目,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同时,承担了75项国家级BIM课题、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和上海市BIM“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去年5月,华建集团成立了华建数创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华建数创以 “互联网+设计”、 “数字化+建筑”、 “智慧化+工程”为核心业务,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 (AI)及移动等互联网新技术,在业内率先提出了互联网+设计的虚拟设计院概念。

  2017年,华建集团先后和微软中国、阿里云、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盛裕集团、欧特克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微软中国合作打造中国建设工程行业全息技术平台,探索行业智慧建筑解决方案。今年,正与合作伙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数字规划平台开发建设服务。

  绿色生态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由华建集团改造的虹桥机场T1航站楼,因其绿色生态功能,在2017年召开的第二十三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受到一致好评,成为全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案例中技术得分第一名,综合得分第二名,还荣获 “2017绿色解决方案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

  华建集团在绿色生态建筑技术领域颇有造诣,刚刚发布“2017中国绿色建筑TOP排行榜”中,华建集团入选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企业竞争力排名TOP10前三。近年来,还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上海市绿色建筑贡献奖、全国绿色建筑先锋奖、上海市优秀成果奖等共21项。设计的建筑有很多荣获美国绿色建筑LEEDS金级、铂金级认证,中国绿色三星级认证。

  上海已经从增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成为新议题,倡导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功能置换,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保护了建筑、文化,还使老建筑发挥出新的社会效益。在此领域,华建集团也率先布局,形成深厚积淀,相继成立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院、上海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中心,完成既有建筑国家规范1项,相关行业规范10项。和平饭店、宝庆路三号、上海历史博物馆、四行仓库、大世界、圣三一教堂改造、南京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东风饭店、上生新所、中福会少年宫、铜仁路333号、上海科学会堂……一大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华建集团的修缮而重焕生机。

  响应一带一路 助力国家战略 凸显“上海服务”优势

  今年,华建集团在越南的项目设计中,将当地人钟爱的传统房型“Shop House”进行创新改造,创建“三首层”模式,创造“空中绿廊”概念,把上海成熟的建筑技术经验结合当地气候、文化、习俗进行创新后带入当地,大大提高了当地住房的舒适性和品质,也提升了房地产行业水平。

  企业走向海外,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经验,必须因地制宜。华建集团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服务意识,与大的行业形势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率先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试点,逐步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之一。在国内,排名前20的全球顶尖的设计机构都有分支机构,国内很多大型建设项目采用全球招标成为惯例。

  与国内外顶尖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时,华建集团坚持原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全球方案比拼中,力克国内外强劲对手,成功中标。华建集团也在积极融合国际最顶尖的设计资源。2014年全资控股了全球酒店室内建筑设计排名前三的美国威尔逊公司,在达拉斯、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科钦、阿布扎比、巴黎、越南等设有10处海外分支机构,创造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收购第一单。

  与国外设计机构相比,华建集团所具备的项目集成能力,让其在服务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站稳脚跟。集团旗下有华东总院、上海院、都市总院、建设咨询、水利院、环境院、地下空间院等20家分子公司,并拥有国内工程咨询行业中最为完备的 “全过程”业务链,业务横跨规划、建筑、市政、水利,能够提供从项目前期咨询到后期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基于这种集成能力,让企业有底气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完整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

  近年来,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华建集团也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当地城市环境建设品质。正在开展的越南胡志明市Alpha Town办公楼、越南胡志明市Alpha 4综合体、科威特新医保医院、首尔乐天大厦Signiel酒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费尔蒙酒店等,这些项目都在当地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国际项目也让华建集团在品牌影响力、设计水平、技术难度,以及介入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