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为牧民送去问候

2018-08-20 09:21:56|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天为幕,地为台,为牧民送去上海问候 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走进苏尼特右旗牧区,与内蒙古艺术家同台演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牧民们在欣赏演出。 资料照片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白色蒙古包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载歌载舞。《红旗飘飘》《莫尼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曲目轮番上演。简单至极的大篷车舞台前,牧民们席地而坐,远处牛羊成群。

  去年11月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和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让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两封信,串起了沪蒙两地情。苏尼特右旗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在蒙语中,“乌兰牧骑”的含义是 “红色的嫩芽”,即红色轻骑兵。17日上午,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走进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区,与内蒙古艺术家一起,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牧民们送去上海的问候。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草原上,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与观众相对而坐,再度唱起了《往日时光》。蓝天白云下,深情的演唱令牧民们动容。“终于见到了这辽阔的草原。”他说,能为内蒙观众演出,乐意至极。在牧民们的强烈呼声中,廖昌永和内蒙古歌唱家阿·其木格合唱了 《敖包相会》,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16日晚上,同样是这支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广场为当地居民献上了一台精彩的露天演出。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员姚申申、上海歌舞团歌唱演员席燕娟、梁彬等,带来《赛马》《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舞蹈《野斑马》片段等节目。当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但观众不走,演出不停。“内蒙古人不怕雨,感谢上海的艺术家,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观众额尔登木图说。

  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

  苏尼特右旗是“乌兰牧骑”的诞生地。在两场演出前,上海艺术团与乌兰牧骑举行了弘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 “不忘初心种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交流座谈会。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57年6月17日,现有47名演职人员。短小精悍的队伍,自编自演节目,一专多能,每年演出100余场,行程2万多里。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啦说,乌兰牧骑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勒勒车一起歌唱在大草原上。“不落下一个浩特,不落下一个蒙古包是我们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两封信”之前,沪蒙两地就已结下浓重的情谊。78岁的巴图朝鲁是乌兰牧骑的老队长,他回忆起上海艺术家对乌兰牧骑初创时的帮助,不禁热泪盈眶。上世纪 70年代,上海文艺院团来到内蒙古创作采风,巴图朝鲁既是向导,也是翻译。“我看到了上海的木偶剧表演,有一出五幕小戏,演员4个人,演出45分钟,我觉得很适合孩子。”后来,他直接找到团长,表达学演木偶戏的愿望。带着3位年轻队员,一行人来到上海学习了3个月。“上海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最后只收取了木偶制作的材料费,坚决不收教课的钱。”巴图朝鲁说。就这样,乌兰牧骑的蒙古语木偶剧组诞生了。

  据了解,上海将不断派出艺术工作者深入牧区为草原人民服务,而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邀请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来沪演出并与社区居民互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