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绣花功夫 出实招妙招 上海城管执法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8-08-09 09:38:10|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自1986年成立市市容监察大队、区县市容监察中队以来,上海城管迄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已成为全国城管执法系统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进入新时代,上海城管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体制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完善了市、区、街镇三级执法体系,实现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基层中队实行“镇属镇管镇用”、“区属街管街用”两种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综合执法效能。二是法制健全。颁布实施《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夯实了执法工作法制基础;出台队伍建设、执法办案、勤务管理等相关规定,健全了城管执法制度规范。三是“人制”先进。上海市全体城管执法人员实现参公管理,提升了队伍正规化水平;推进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绩效考核向一线办案队员倾斜,与办案质量挂钩,初步建立了符合执法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说:城管队员英姿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供图

  近年来,上海城管推进补短板整治执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城管执法队伍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五违四必”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综合治理、“三个美丽”创建等难点热点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共拆除违法建筑近1.5亿平方米,基本消除了成片违法建筑;取缔乱设摊30余万处,基本消除了集聚性设摊现象;查处违规运输渣土案件1万余起,有效遏制了偷乱倒渣土现象;拆除户外广告5000余块,基本消除了重点区域内的大型户外广告;查处破坏承重墙案件近2000起,整改恢复6000余处,增强了居民群众安全感。

  近年来,上海城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坚持顶层设计“一盘棋”,先后制定全系统信息化建设两年实施计划(2016-2017年)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效避免了建设开发孤岛化、碎片化现象。建成市局综合指挥监管平台,提升了全系统统一指挥和监督管理能力。在全系统推广应用网上办案、网上勤务、网上督察、网上考核、网上诉处等核心业务系统,提升了执法办案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升了队伍管理规范化和科学性,提升了城管执法日常工作效能。全面推广执法车辆北斗定位和车载视频、单兵执法记录仪和执法终端等装备配置,提高了全系统装备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上海城管为民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市建成5343个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了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渠道,拉近了与市民群众的距离。每年开展“7.15公众开放日”活动,以现场执法、群众体验、法制宣传、面对面宣讲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公众展示城管执法新形象。每年开展“夏令热线”、“绿色护考”等专项行动,有效解决一批市民群众集中关心的急难愁问题。每年度开展两次社会满意度测评,精准掌握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总体评价,并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施督促整改。发布“崇法善治、忠诚为民、公正清廉、砥砺奋进”16字城管执法行业精神,培育行业先进文化,凝聚行业发展正能量。

  迈入新时代,“精细化”成为城市管理的主旋律,而城管执法就是精细化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综合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手段,努力实现城管执法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的难题顽症,改善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管理执法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虹口:“智慧城管”构建“城市大脑”

  7月的一天上午,欧阳路街道网格化中心的电子屏幕上,一处红色警示灯突然亮了起来,随着网格化中心工作人员的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密云路上一家土特产店将多箱商品摆放在门面外进行销售,阻碍行人通行。

  “我们在密云路、天宝西路等路段布设了电子围栏感应监控,一旦发生跨门经营等异常事件,系统能及时检测到,并发出报警信号。”确认现场信息后,网格中心工作人员点击按钮,通过短信责令店主整改,但店主却置若罔闻,工作人员转而在大屏幕上,点击距离该处最近的2名城管执法人员,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将处置任务派至其移动执法终端。

  执法队员收到信息后,迅速赶到现场,打开单兵执法记录仪,实时传回现场画面,同时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处置完毕后,网格化中心电子地图上的报警自动消除,并相应生成跨门营业处置记录。执法队员则将当事人处罚情况输入城管执法系统商家诚信守法数据库,作为商家诚信经营基础备查数据。

  这是虹口基于电子地图和智慧城管双网无缝对接,率先在欧阳辖区部分中小道路试点可控可管、及时响应、智能处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写照。近年来,虹口区充分发挥网上勤务、网上办案、网上督察、网上诉处、网上考核的智能化作用,一键派单,实时跟踪,摆脱了以往的“人海战术”,让数据和信息多跑路,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同时逐步建立了多类别、广覆盖、常更新的城管执法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决策系统,针对群众投诉最集中、反映最迫切的城市管理难题,对症下药,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说: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试点智慧城管系统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供图

  闵行:“五级共治”打造“美丽街区”

  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闵行区城管执法局以“美丽街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道路街面“6+X”(市容环境、绿化景观、市政交通、街面秩序、违法经营、文明行为以及其它问题)重点项目整治,加快构建精细化、常态化的管控机制。到2018年底,闵行区将完成51条一类道路、25个重点区域的“美丽街区”创建达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美化闵行区街面环境。

  在“美丽街区”建设中,闵行区的一大创举是充分发扬自治共治的理念,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街面区域建立由沿街商户、企业组成的“路管会”自律组织,发挥街面“门责”自律自治作用,同时全面落实网格巡查员、市场化公司、“路管会”、路段长、总路段长五级治理机制,把道路街面分类、分段、分区落实责任。此外,整合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规土、房管、绿化市容等部门,加大联勤联管力度,加强对街面自治共治组织的执法支撑和保障。

  金都路是闵行颛桥镇的一条主要商业街,沿路聚集了龙盛国际商业广场和各类大大小小的零售商户,但繁华热闹的背后,跨门营业、乱堆垃圾、污水横流、夜排档等乱象,也曾给市容环境留下污点。今年初,颛桥镇挑选了沿街22家有资质、守诚信的商户建立了“路管会”,制定自律公约,引导沿线商家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实现“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区域我负责”。颛桥镇还成立了由“五级治理”人员组成的微信群,由路段长(镇分管领导)担任群主,定期发送信息,宣传城市法规、及时督促整改,网格员、路管会成员遇到棘手问题也可迅速上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整治效果立竿见影。

  上周,记者来到金都路实地走访,只见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原先经常存在的垃圾堆物不见了,乱停乱放的自行车排放有序了,商户的店招、广告牌也设置规范了,金都路已华丽转身,成为了深受市民欢迎、适合休闲漫步的美丽街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图说: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城管队员在金平路引导沿街商铺自律自治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供图

  杨浦:社区工作室服务千万家

  自2015年上海试点设立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以来,杨浦城管系统上下齐心,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落实,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区的城管社区工作室316个,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城管执法队员作为联络员,定期在社区开展执勤,联系走访居委会,重点发现并查处居改非、破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搭建、违法违规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设立工作室,城管力量进一步融入网格、融入社区、融入群众,城管队员与居委干部也成为了好搭档、好朋友,从而更高效便捷地服务社区居民。

  日前,记者来到长白新村街道民治路居委会的城管社区工作室,恰逢每月一次的值勤日,城管队员糜子钧准时就位,开始受理社区居民有关城管执法领域的咨询和求助,一旁的墙上则张贴着工作室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并公开了城管队员的姓名、胸牌和联系方式。据糜子钧介绍,民治路居委会下辖民治路12弄、民治路15弄、军工路600弄等三个小区,居民共3300多人,由于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长期以来,违法建筑、无序设摊情况比较凸出,“比如违法搭建,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制止,一旦违建成形,木已成舟,再想拆除就要耗费更多的执法成本。以往我们和基层社区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很多时候错过了最佳的执法时间,现在居民有了我电话,居委会也和我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就能向我反映,我也可以立刻到场查处,将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记者注意到,工作室的一角还放着一台实时在线的触摸屏一体机,向居民宣传城管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权力清单等信息,同时具备大调研等居民互动功能。

  对于城管队员深入社区,民治路居委会书记张海勤也十分欢迎,“如今居民有什么诉求,再也不用绕好几个弯,只要一个电话,城管队员随叫随到。这两年,小区里再也没有新增违建,敲毁承重墙、乱设摊现象也大大减少,小区环境的改善,城管社区工作室功不可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说:杨浦社区工作室内的触摸屏一体机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供图

  徐汇:执法全程记录有据可查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城管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去年2月,徐汇区城管执法局被列为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徐汇城管按照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积极稳妥实施的原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通过全面固定执法证据、全程记录执法行为、全景回溯执法环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工作。

  根据市城管部门制定的设备技术参数,徐汇城管为基层执法人员配备了410台多功能执法记录仪,并对每个中队开展培训:明确要求队员开展执法活动时必须公开进行,自实施执法行为开始,至执法行为结束止,全过程不间断记录;摄录时按照多角度、全方位记录,尽可能如实反映现场环境、违法事实和执法过程,客观反映执法的行为、事实、状态和结果,禁止事后补录,禁止弄虚作假,实现了行政强制执行等现场全过程记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说:徐汇城管队员录入影像资料,保全执法记录  来源/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供图

  除了利用执法记录仪、照相机、摄像机等常规设备外,徐汇还依托“互联网+城管”移动执法APP、“无人机”、车载音视频“全球眼”、街面1200路监控探头等信息科技手段开展记录,做到全方位、可追溯、可留痕。同时,不定期对基层中队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进行抽查,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和督查,要求整改到位。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成效显著,“执法纪录仪上岗必带、执法执勤时必开、撤岗后执法数据必传、发现问题后必倒查”的“四必”要求,不仅促进了执法权力的透明化、阳光化,让执法人员的言行更规范文明,执法风纪更严肃,执法监督更有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了每项执法环节有据可查、客观真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