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配餐到企业点菜 上海提升营商环境放大招

2018-08-06 09:08:57|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7月10日,上海制定了“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该方案最后提到了: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在具体行动方案中,10条措施(第91条--100条)涉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审批“一网通办”、“证照分离”全覆盖……记者近日来到浦东、长宁两区,就如何做到更好营商环境,相继探访亿通国际、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纽仕兰电子商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亿通国际:让数据多跑一会儿

  亿通国际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立足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从8月1日起,上海实现关检融合。过去,货物通关或船舶进出港时,企业需要在海关、海事等部门之间奔波,而单一窗口旨在打通“蜂窝煤”各个通道,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奔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在实施前,船舶进出港需要花费两天时间,报海关、报检、报边检、报边检这4套系统,1113项数据在填制和校对就得耗时一天。”亿通国际总经理助理刘红举例介绍,目前办理这些只需要2个小时。“现在是1套大表,数据项不但减少超过2/3,而且还能自动校对。”

  另外,距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90天左右,单一窗口也加紧了自己的特色服务步伐。“窗口的10个功能板块中,设有进口博览会专区。它为进口博览会提供展品备案、展品通关、展中监管、展品核销等全流程服务。”刘红表示,为进口博览会打造的系统,之后可以继续为其他展会服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浦东企业服务中心:从政府配餐到企业点菜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所遭遇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少创业者疑惑:想要开一家企业,却不知道要办哪些证照,准备哪些材料。以往民众和企业办事,存在入口体验差、事项办理标准不一、前后台脱节等问题。

  正式由于这些情况,今年3月上海部署实施“一网通办”。 7月1日,“一网通办”总门户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线试运行。市场活力得以更大限度激发,浦东新区的例子就是全市上下努力的缩影。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记者在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现场看到,大厅的各个窗口柜台都排满了来办理的民众,热闹非凡。据了解,目前,浦东新区16个部门129项企业市场准入事项全部纳入了“单窗通办”,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新型政务服务机制。

  总体来讲,企业到该服务中心办事,不用抬头看窗口类别,在任何窗口都能提交材料办成事情。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认为,实施“单窗通办”,实现了从政府配餐到企业点菜。

  不仅如此,该中心推出的“帮办”机制。在大厅一侧的小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将针对各类投资主体的新设及变更环节,提供咨询辅导和帮办代理等服务,“专人服务、一帮到底”。

  要创办一家陶艺公司的沈洋在“帮办”机制的指引下,很快完成了材料准备和申请。同时,从事劳务派遣工作的戴强想为分公司申请执照。由于专人的服务,不一会儿他就完成了审批。据他了解,制作的新执照第二天就可以拿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纽仕兰:让鲜奶飞得更快些

  “周一在挤牛奶,周二上飞机,周三到港,周四上柜,在便利化监管模式下,新西兰进口鲜奶上架时间从8天缩短到3天,进口量也从试点前的3千瓶/周上升到3万瓶/周。”纽仕兰董事长盛文灏向记者介绍产品流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这得益于2017年长宁区与上海出入境检疫局合作,将5家试点企业按照“一企一事一授权”的原则,形成了控政企三方共治模式。例如,纽仕兰采用了中检海外公司,在生产源的前置检疫,实现中外双重认证,进关只需扫码。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城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法制化和便利化方面,长宁区把营商的政务环境作为突破口,打出了八张牌,其中纽仕兰便得益于精准监管试点。“我们将参展今年11月的进口博览会,参展位置还很不错。”盛文灏认为这一切得益于上海的营商环境和长宁区的政策优化。

  不仅如此,一照多址的试点扩容和注册登记改革,也提高了商事服务水平。起步于2016年,升级于2017年的长宁“一照多址”,适用范围大幅扩大,企业类型不再局限于内资企业,行业不再局限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分支机构或其他非经营性网点所在区域不再局限于长宁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