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上海居民区将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2018-07-31 09:04:45|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垃圾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城市管理、确保市民健康的重要工作,垃圾分类是垃圾治理的重要前提。7月3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相关情况。到2020年底,上海将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三年改造170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通过规范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全程分类物流体系。

  上海将用三年时间,完成170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改造,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的规范配置,41座大型中转设施的分类中转改造、8000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建设及点、站、场体系建设,具备70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3.28万吨/日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各项指标任务细化至年、责任落实到区。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九月进行一审

  目前,本市已经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已将条例作为今年正式立法项目,按计划9月将进行一审。

  同时,出台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相关支持政策,结合两网融合系统建设培育资源化利用主体企业,重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完善市、区、街镇各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及村(居)委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并有效运行,提高政府各部门合力。

  加快末端设施建设 至六月底湿垃圾日均分类量3641吨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黄浦、杨浦、虹口、松江、奉贤、金山等6个区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区域性三年行动计划,其余10各区都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全市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在分类处理环节,通过加快末端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置能力。据统计,到6月底,全市餐厨垃圾、居住区厨余果皮、菜场果蔬菜皮等湿垃圾日均分类量已达3641吨,已超出预定指标3483吨。两网融合系统可回收物日均收运量为443吨,与2017年相比,为去年日均量的2.43倍。

  另外,全市还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家用分类垃圾桶技术规范(试行)》和《上海市家用分类垃圾袋技术规范(试行)》,制作并印制了面向居住区、单位、党政机关等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投放宣传手册与投放指引约4万份。“定时定点”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崇明区、长宁区的程家桥街道和虹桥街道等显示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