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传统戏曲觅得更多“小知音”

2018-07-09 09:22:34|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二○一八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落幕,最小决赛选手仅三岁 为传统戏曲觅得更多“小知音”

  转身、碎步、剑指……在丝竹管弦乐中,一个个扮相得当的孩子先后登台,一招一式有模有样。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昨天在嘉定区文化馆落下帷幕,来自全市各大中小学及艺术院校的130名选手激烈角逐 “校园戏曲之星”的荣誉称号。

  本次大赛分为京昆组和地方戏组两大类,设专业组别 (专业戏曲院校学生)和非专业组别 (普通类在校学生)。金山区实验幼儿园的陆佩敏年仅三岁,是决赛中年纪最小的选手。老师介绍,该幼儿园从2016年起开始进行沪语教学,沪剧演员吕丽贤、李建华携手来到幼儿园,指导孩子学习 “沪语儿歌”“生活情景对话”等。陆佩敏的音准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被选入沪剧社团。近年来,金山区将 “戏曲进校园”与 “一校一品”建设、青少年民族技艺培训项目等结合起来,与长三角地区十家专业戏曲单位合作,把戏曲名角请进校园,在全区学校全面普及传统戏曲文化,培育了一个个学校里的沪剧社团。

  作为上海京剧院幼儿京剧启蒙教育基地,嘉定区丰庄幼儿园则包揽了京昆幼儿组的决赛名额。该幼儿园从2004年起开展京剧艺术教育,在京剧与语感、京剧与美感、京剧与品德、京剧与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多元探索。园歌 《民族国粹我弘扬》人人会唱,云手、四方步等程式动作孩子们也不陌生。幼儿园还通过剧目欣赏,带领孩子们了解 《卖水》 《沙家浜》等唱段故事的来龙去脉,并学习演唱简单的课本剧 《红灯记》 《铡美案》等。京剧班老师王丽介绍,京剧在嘉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新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均以 “京韵”为特色, “戏曲是慢的艺术,慢慢熏陶,生旦净丑能觅得更多知音”。

  决赛中,高安路第一小学九岁的朱韵霓,以一曲《西厢记·佳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赛后,观众们才发现,她原是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外孙女。从小,朱韵霓在外婆的耳濡目染下喜欢上昆剧,偶尔还能哼两句。去年,她正式加入昆剧团“follow me昆曲跟我学”少儿班,并正式拜师昆五班的陶思妤。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们从唱念做打到服饰装扮都很到位,这是对戏曲综合性表达的全面传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范派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评委韩婷婷感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评委金喜全表示,今天的成果得益于上海市在普及戏曲上下了大功夫,京昆沪淮等剧团都有自己的普及培训点,和学校联手进校辅导,开设长期或短期班。近几年,很多学校也主动到剧团、戏曲学院联系合作事宜。而除了学校外,少年宫、青少年文化中心、文化馆等都在致力于戏曲艺术的普及。

  艺术熏陶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业内人士指出,孩子们学戏,并非一定要培养成为专业的演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戏曲艺术中,一个兰花指、一个剑指,一个转身、一个碎步,无不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孩子们在充满京剧韵味的节拍和音乐中直观地感受到舒展的美和动作协调的美,并将美、意、情、动、做等要素巧妙地结合其中。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很多经典曲目讲述的是是非、善恶、忠奸,弘扬的是家国情怀和优秀品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