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街道动了真格 居民会实打实参与

2018-07-04 13:57:03|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徐汇区殷家角居民区泰东汇东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半年参与率达到70% 街道动了真格,居民就会实打实参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目前,上海不少小区活跃着“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将分错的垃圾重新分拣,并通过为业主耐心讲解,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编者按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持久事业,关乎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正以细心、耐心、卓越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今年3月,上海市政府印发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并在居住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今年4月,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今年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2020年,全市各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完成达标。

  如何实现 “全程分类体系”?需要源头、清运、处理、再生利用等各环节各尽其责,密切配合,谁也不能 “掉链子”。目前,全市各区、社区居民、园区、企事业单位等都在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结合自身实际摸索持续可行性方案。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垃圾分类各环节,观察、记录这些探索、实践、思考和努力,对上海垃圾分类进行 “全链条调查”。

  第一个月,参与率15%—20%;四个月后,参与率升至40%;半年以后,参与率持续增加到70%左右。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殷家角居民区泰东汇东小区,依靠居民自治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七个月来,小区1300多名居民中已有约四分之三参与其中。

  夏季来临,天气日益炎热,垃圾量陡增。这份 “成绩单”能不能继续 “加分”?对于 “不进则废”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如何坚守、推进?

  召集环卫、清运、物业,与居民合力推进

  泰东汇东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典型的老式公房小区,468户居民中四成为60岁及以上老人,30%以上房屋出租。曾经,这里也有楼道堆物、乱扔垃圾、绿化颓败、环境脏乱差等现象。 “剧变”始自2016年:小区综合改造,至去年底完工,硬件设施和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小区整体 “年轻”了不少。

  原来正对小区大门、一年四季都敞开的垃圾厢房在此期间改造成了封闭式,还分出干垃圾、湿垃圾、建筑垃圾堆放处等隔间。 “想怎么扔垃圾就怎么扔的旧习惯显得格格不入了。”殷家角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余美香回忆,因为生活环境改善,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热情也提高了,对小区越来越有感情和责任感。街道决定 “借东风”尝试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儿——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连续一周在小区大门附近设摊, “白加黑”分时段向不同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打电话与居民沟通,邀请居民随时就垃圾分类进行咨询;邀请专业社会组织霏霖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益处和不分类害处;招募30多位居民志愿者;上门办理绿色账户积分卡……去年12月28日开始,徐家汇街道自治办、殷家角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霏霖社工开始早出晚归,每天泡在小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

  “刚开始在党员居民中做小范围宣传,试探大家的反应。很多人在观望,不少人抱怨 ‘很难,不好做’;也有人担心 ‘我做了别人不做怎么办?后面运垃圾的又混到一起怎么办’;但总体上,鼓励和积极肯定的居民占多数, ‘这个事情有意义’。”余美香说,为打消居民对后续环节的质疑和担心,街道和居委会召集环卫、清运、物业等各部门一起开会,讲明垃圾分类的决心和步骤,拧成一股合力, “居民可以放心,大家辛辛苦苦把垃圾分出来,后续环节一定都会跟上。”

  今年1月10日,泰东汇东正式施行分类生活垃圾。当天,还办了一个热闹的启动仪式,设置承诺签名墙等邀请居民参与。“就要轰轰烈烈的感觉和氛围,让大家知道我们动真格,跟我们一起实打实地做。”余美香说。

  每天坚持分,分得到位、投得精准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需要居民每天坚持分、分得到位、投得精准。 “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还没有刚性的法律约束,只能靠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员居民、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相互影响、感化、软化,软磨硬泡。”余美香说,泰东汇东从一开始就招募了30多位居民志愿者,其中大多数是党员,确保一个月里每天都有一位志愿者值班,指导、协助、盯守分类投放。

  殷家角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实践来看,老人分得更好更精细;年轻白领的分类效果还不够理想。现在,看到年轻人倒垃圾,志愿者都会 ‘上前一步’协助,再适时做些必要的指导;分得好,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会给他们点赞,年轻人经过几次互动也能主动分好垃圾了。”

  “志愿者是否 ‘上前一步’,效果大不同。”霏霖的工作人员任嘉炜说,为提高志愿者积极性,鼓励他们 “动起来”帮助居民精准投放,霏霖的培训师在每月的辅导志愿者例会以及平时的交流中,都会反复强调 “上前一步”的意义和方法, “志愿者都接受过多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遇到老人、孩子或者还未规律性参与分类的居民时,他们主动帮忙踩一下投放口的脚板,多沟通几句,就会让居民感到善意和支持,鼓励大家做好垃圾分类。”

  今年3月底,霏霖公益中心在小区内的蓓蕾幼儿园分部设立人形垃圾桶立牌,用童话形式向孩子们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个孩子可以带动六个家长,一起参与分类。”任嘉炜说,小区还大力宣传绿色账户,鼓励居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洗衣液、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 “居民拿到兑换品很开心,回家告诉家人和邻居,相互促进,一起参与得实惠。”

  “垃圾分类,一定要扎实、精细。”余美香说,居委会和霏霖公益中心每月都会研究绿色账户和干湿垃圾清运数据,汇总志愿者观察的居民实践情况,据此改进定时投放开放时间、湿垃圾桶形式和设置量等,科学帮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

  全方位持续宣传,保持分类热度

  走进泰东汇东小区,最吸引眼球的是社区公共活动区黑板报、公告栏以及小区门口、活动室、各楼层大厅等处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还有改编的 “三句半”和顺口溜,读来朗朗上口;在今年的小区 “春晚”上,垃圾分类还被居民编成了小品;居委会和街道的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也坚持定期推送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93岁的季阿婆慢笃笃走到垃圾厢房前,把一袋烂菜叶和小骨头等餐厨垃圾倒进湿垃圾桶,抖一抖,再把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都赞叹老人家分得好。 “我看人家都在分,居委会的干部来教我,我也学会了,不难不难。”阿婆摆摆手轻松地说。居民吴松官的爱人是社区志愿者宣传员,他说: “垃圾分类对大家都好,对子孙后代好,麻烦点没关系,手脏了也没什么,厢房旁边有水龙头可以洗手,关键是养成习惯,我们家适应半个月就好了。”

  最近,泰东汇东垃圾厢房投放口上面又安装了一盏绿白镭射灯,每当夜晚会在地上投影几行字: “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因为有你,一定更好”。这个秋天,厢房边的一大面墙还将涂上垃圾分类宣传画。任嘉炜说,这是为了不断提醒居民注意,让大家保持对垃圾分类的“热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