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实题材 沪群文新人新作“海味”足

2018-05-29 09:46:16|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11天展评展演中4门类182个原创作品同台竞技,聚焦现实题材 申城群文新人新作“海味”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群文新人新作展演民族管弦乐合奏《洛神歌》。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民乐合奏《洛神歌》、阿卡贝拉《开天辟地》、打击乐《后羿》、小品《龙王与伏羲》……昨晚,2018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迎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专场”压轴演出。过去11天,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艺术门类的182个原创作品在新人新作的舞台上同场竞技。不少评委表示,上海群文原创作品的表现令人欣喜,作品数量和整体质量较去年又有提升,“新作形式多样,聚焦社会现实题材,展现出鲜明的上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文特征。”

  群文作品聚焦社会现实

  上海的有车族时常困扰于停车这个“老大难”问题。在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舞台上,海派快板《暖男保安》就以保安小良为主角,讲述他通过诚信管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的故事。小品《使命必达》和《门里门外》则把镜头对准快递小哥,表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市群艺馆创作部副主任、作曲家王晓宁说:“从参赛的作品来看,各门类作品都重视现实题材创作,反映当前的社会焦点。”

  以中华创世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也同样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小品《龙王与伏羲》讲述先人伏羲为人类争取活下去的权利,恳求龙王与其签下捕捞契约的故事。“我们将视角放到上古神话对当下的意义和启示,希望通过伏羲这个角色,引发人们对环境及海洋生物保护的思考。”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说。

  挖掘上海本土资源

  “浦东宣卷、浦东说书、上海说唱、沪书等土生土长的曲艺类作品,令曲艺专场充满着浓郁的海派风情。”看完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后,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曲艺类评委吴文科非常惊喜,“看到了大家对上海本土资源的挖掘。”

  “越体现上海特色的作品越能令观众产生共鸣,越能在全国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评委们的共识。展评展演中,各门类都有不少作品体现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群舞《红韵》、小品《从军志愿书》、苏州评话《捍卫者》以上海红色文化为题材,描绘了上海的红色基因;舞蹈《盘花新姿》灵感来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盘扣制作技艺,海派风情十足;女声独唱《古镇月亮》营造出“小桥流水”“欸乃橹声”的诗情画意,描绘出江南文化的独有韵味。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大部分作品入口都很小,但反映的是火热的生活,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推动群文精品化创作

  本次展评展演戏剧类作品达到42个。评委陆在易则对器乐专场印象深刻,他认为器乐类水准提高的幅度最大,“以前群文的器乐音乐表现手法比较少、技巧比较陈旧,江南丝竹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今无论从音乐技巧和表现手法和器乐演奏种类来说都大大突破了以往。”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群文创作,通过戏剧、书法、美术、文学、曲艺、合唱6个群文创作基地和示范点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针对目前群文创作的薄弱环节,先后举办曲艺创作、广场舞创编、合唱指挥、民乐创排等专项培训,并为群文新人提供采风机会和创作扶持。

  此外,各区也纷纷对接设立区群文新人新作的选拔机制。闵行区群艺馆舞蹈指导卞莉莉参加过多届市级展评展演。她介绍,原来区里的选拔活动定在每年春节后,后来发现评选出来的作品在参与市级评选之前缺少打磨的时间,于是改为前一年12月举办。此次参赛的舞蹈作品《高原上的白玉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有目标、有渠道,督促着我们年年出新品”。

  不过,王晓宁也指出,群文新作虽然整体水平提升,但离精品还有距离,新人新作的选拔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召开各门类的创作座谈会,请评委为作品把脉,让群文创作者有的放矢,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作品。”明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在上海举办。2018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的“优秀群文新作”将直接进入中国艺术节的上海地区选拔赛,角逐群文领域最高荣誉——群星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