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让百姓以最贴近的途径分享改革开放红利

2018-05-21 09:23:56|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政务数据“多跑路”,市民办证不再“烦” 让百姓以最贴近的途径分享改革开放红利

  开栏的话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正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中央对深化改革开放的部署安排,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方位高水平改革开放。

  上海,因改革而兴,也惟有通过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市委书记李强所说,进入新时代,上海要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必须在已有基础上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

  眺望2035,上海坐标清晰: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路径明确: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在落实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中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海正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改革开放再出发。

  今天起,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充分展现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积极探索、生动实践,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扎实业绩奋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上周,一台“政务ATM机”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启用。这台配备了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和视频呼叫等技术的智能终端,将帮助市民在“家门口”自助办理包括居住证续期等在内的80多项常规事项。今年内,这样的“政务ATM机”将遍布新江湾城街道19个居民区和各大园区。

  政务ATM,这是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上海,涌现于基层的各类“创新研发”之一。

  立于时下,回望过往。上海,国内最早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城市。基于十多年来发展“电子政务”积累的成果,一项项聚焦于民生痛点、难点的政务改革在这里启幕,特别是近年来,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令人瞩目———从社区事务中心遍布全市各社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到区级行政服务大厅拆去部门间“藩篱”实现一窗受理,到基于数据共享、数据跑路的“一网通办”,再到政务服务的全自助办理……

  彻底告别过往的“办证烦恼”,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的上海,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聚焦新一轮智慧政府建设,描摹出一幅令人振奋的图景———今年内,在“一网通办”基础上,推进市区两级90%以上涉企审批事项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让群众在任何一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均能申请办理事项,全市通办率99%。2019年,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深入推进人口、法人、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内容,推动电子证照等在政务服务、商业活动、社会民生等领域深化应用。

  ■刀刃向内、厚积薄发,启动关键环节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活力的涌动、经济社会生活的丰富,“办事敲章”,成了企业和群众绕不开的日常。

  小到一张居民申办的“准生证”,大到企业的开业许可、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由于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很长一段时间,与“办证”直接关联的“感受度”就是“烦”———申办者不仅要提供多项材料、证件,还需奔波不同部门窗口,反复递交近似的证明和申请。费时费力外,偶尔,由于关键环节的缺失或差错,办证还会陷入无法破解的“尴尬循环”。

  为此,近十多年来,上海力推电子政务建设,致力于理顺部门职能、惠及民生。比如,率先建成法人、人口、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从2010年起开通市级网上政务大厅;各级部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开始了移动端服务的尝试。

  基于此,去年以来,上海刀刃向内、厚积薄发,开始了关键节点的突破,启动新一轮智慧政府建设。

  业界评价,这是一次最为深刻的觉醒和变革———从突出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导向”,从强调“单线运转”变为整体协同,从根本上重构优化了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更颠覆了政务服务的理念。

  亮眼的是,此轮变革充分引进时下最为领先的新技术、新模式,比如大数据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确保了政务服务的“接地气”以及“持续发力”。

  ■从理念起步牵引深刻变革

  这个春天,百姓从最为贴近的途径,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

  3月底,上海企业注册“一窗通”上线。受益于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企业上一个网、填一张表、报一次数据,就可办理工商执照、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事务,开办企业时间从22天缩减到5天。

  同样自3月起,全市各街镇(乡)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始全面实施“全市通办”。政府部门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打破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群众在任何一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都能申办包括敬老卡申领和发放、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居住证挂失等161项事务。

  “百姓跑腿”彻底变为“数据跑路”,“办证烦恼”将在历史浪潮中被彻底“卸载”。4月,上海公布《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明确推动各区、各部门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服务旗舰店”,集聚公共服务及社会机构专业服务资源。

  十多年来,互联网对国内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上海将这种模式在政务服务领域进行嫁接和创新,它不仅带来了全新视角和模板,更从服务理念起步,牵引着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变革。

  ■“掘金”数据,积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量

  当下上海大力推进的“一网通办”,是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的重要抓手。从长远看,它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支撑起政府的“智慧之治”,助推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专家们更看重一网通办的“价值溢出”———它不仅推动了政府职能变革,更在全市上下积蓄起一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力量。

  “政府部门从来不缺数据,缺的是基于数据的深度价值开挖”,这是来自于基层的实践感悟。基于“政务大数据”的运用和深度融合,基层陆续涌现出生机勃勃的创新和探索。比如,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项目,静安区借助区级政务数据平台,开始跨界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部分街道社区研发拥有丰富场景的“社区大脑”,借助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破解以往社区管理中诸如高空抛物、居家养老等“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无法及、人力所没有及”的难点。

  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徐汇区不仅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电子证照库及互认共享机制,又于近日率先启动政务大厅升级版改造,提供无人值守的24小时全智能政务服务,还将通过集成创新在政务数据里“掘金”,通过对数据的叠加分析,“预见”需求,精准研发“供给”,推送服务上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