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在产业数字化指数中上海位列第一。报告同时显示,上海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惠民便民效果日益显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发展,不断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近年来,上海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全力推动上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和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步伐,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上海产业整体竞争力。
智能制造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柱
工业互联网生态日渐形成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2016年以来,上海立足产业和信息化基础,围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在工作布局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率先启动、率先探索、率先带动,全力推动“上海制造”向“质造”和“智造”转型升级。2017年,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工业总产值、工业利润指标创七年新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万亿。
2017年,以市政府名义相继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了上海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放眼上海,工业互联网生态日渐形成,企业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应用率达到50%以上,涌现出上海仪电、华谊化工等30多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振华重工、上海理想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在上海,处于信息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50%,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云计算覆盖率超过50%;多数国有企业采取“混合云”方式加快业务转型。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首次上路
智能制造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柱
智能制造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柱,对形成“上海制造”发展新动能,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工业机器人能实现按指令的自动化制造,但上海新松生产的智能协作机器人能随时读懂协作工人的操作意图,并按照最优路线设计自己协作工序,在精密、异形、小型零部件的装配应用上,效能更高。又例如传统的数字化设计实现的是工业设计模拟仿真,但上汽通用应用基于AR/VR的数字化双胞胎技术,能够实现虚拟仿真和现实生产的高效融合,可大规模反复开展物理测试验证和调优,显著提高项目整体质量和精确度。
2017年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产值达387.45亿元,同比增长33.1%;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录。
上海市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副处长陈可乐表示,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一定是有价值创造的附加属性的,而不是简单的人工替代。它将触发柔性化、定制化、分布式的生产方式变革,最关键的是以智能制造生产智能产品、提供智能服务,实现价值链的双向传导,形成跨界融合、密不可分的制造网、服务网、价值网。
按照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决策部署,上海将继续发挥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价值链处于相对高端、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化突破和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培育建设”等,全面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率先起步 发展迅速
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上海汽车工业总产值6774亿元,同比增长19.1%;新能源汽车实现推广上牌6.1万辆,累计推广达到16.6万辆,继续保持为全球最大的推广应用城市;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2.38亿元,同比增长42.6%。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率先起步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7年,上海制订出台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汽集团推出了互联网操作系统汽车荣威RX5,上海蔚来汽车研发的高性能7座纯电动智能互联SUVES8发布上市。
今年2月22日,上海率先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划定了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5.6公里,同时于3月1日及5月11日分别向上汽集团、蔚来汽车以及宝马中国发放了两批共5张测试牌照。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进展平稳,近期,无人驾驶开放道路将从5.6公里扩大到12公里。同时,上海也正在研发全国首套新型道路标志标线系统,包括开放道路指示牌、虚拟限速牌等,并将在测试区内试点。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5G技术与应用逐步推广,技术与行业融合将随之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因此,更要做好垂直行业对5G技术需求的跟踪研究,加强与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对接,及时发现新的增长点。近期来看,车联网、工业控制、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将是5G重点支持的领域,要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发挥5G对行业发展的信息化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