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丰厚红色资源 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

2018-05-09 14:06:26|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编制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绘制最全上海红色文化地图 用好用足丰厚红色资源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观众在参观“从布鲁塞尔到上海———《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杨浦区国福路51号,一栋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独立小楼,曾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复旦大学的寓所。旧居于2014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精心修缮,这里如今已被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对外试运行。

  陈望道旧居的保护和修缮,是“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成果之一。这是一个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投入,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生动呈现建党故事,大力弘扬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一年多以来,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阶段,“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将进一步用好用足沪上丰厚红色资源,编制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绘制最全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擦亮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着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上走在全国前列。

  最全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按图索骥寻踪红色文化脉络

  上海市委、市政府前不久印发的《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标志,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在上海,红色文化无疑是这座城市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品牌之一。根据党史研究等部门的梳理,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多达440处,其中,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各类机关重要旧址24处,它们见证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并取得革命胜利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这些遗址分布何处,现状如何?眼下,一份红色文化地图正在绘制中。这是目前为止收录红色史迹最全最多的一份地图,初定于今年7月1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发。在推出纸质版的同时,还将在文博场馆设置二维码,市民可用手机免费下载电子版,按图索骥寻踪上海红色文化脉络。

  系统梳理红色文化家底,为每一处革命史迹量身订制保护方案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市文物局相关领导透露,沪上还启动了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目前已登记及准备录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革命史迹进行系统地梳理、建档、研究梳理,明确保护要求和保护范围,并对每一处的合理利用方式提出可行性意见。比如,对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张闻天故居等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革命史迹,要及时修缮;思南路周公馆等一批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革命史迹,需提升保护等级;而对一批目前有居民居住且价值较高的革命史迹,则在腾迁后辟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是一项动态推进的工程,各个区也推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静安区加强区内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发掘,成立“党的诞生地”修缮改建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区内重要红色场馆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对茂名路毛泽东故居的文保修缮,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点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的文保修缮工作正处于论证研究阶段。

  此外,虹口区筹建上海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推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和左联会址纪念馆的改陈布展,策划开发“茅盾小道”红色游览线路,建设“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