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虹梅街道打造最美营商环境

2018-05-09 14:04:32|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园区事园区办结 徐汇区虹梅街道打造最美营商环境

  几天前,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企业法雷奥公司的财务总监阮女士,到园区内的漕河泾开发区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咨询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的事。当工作人员告诉她中心已受理“一证两卡”业务,她想起来自己的社保卡正好快过期了:“那就顺便申请更换张社保卡吧。”工作人员受理后,制卡机“吱吱吱”,5分钟后一张崭新的社保卡就办好了。拿到园区中心发出的“第一张”社保卡,阮女士露出满意的笑容:“真是太方便了,现在不出园区就能换卡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说:虹梅街道做实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当好服务企业的“管家”。袁玮 摄

       徐汇区虹梅街道是漕河泾开发区核心区所在地,不足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大大小小20多个园区、近3000家企业和近30万员工。如何做好企业的“店小二”,是街道绕不开的课题。配合大调研,虹梅街道做实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当好服务企业的“管家”,力争“园区事、园区办结”,打造一个“最美”营商环境。

     “智慧地寻求解决之道,变以往坐在办公室解决问题,向新技术、新机制要方法,这是我们最先想到的突破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毅告诉记者。街道设立了漕开发园区服务中心,政府、企业、园区、社区等各方资源在此碰撞共享,为开发区里的单位员工打造“家门口、指尖上、一体化”的政务平台。“服务中心就好比是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漕开发‘摆了张桌子’、‘设了个窗口’,是‘全市通办’业务的再延伸。”申毅说,经过调研,把企业白领呼声最高的居住证、社保卡、医保卡业务首先纳入。漕开发还集中了在徐汇区工作或生活的绝大多数的外籍人士,街道在大调研过程中统计发现,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外籍人士居住证的外籍人士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漕开发工作或生活的。于是,这项业务如今也“合并同类项”延伸至中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图说:现在漕开发综合服务中心的窗口是直接可以办理业务的“终端”窗口。袁玮 摄

       营商环境的“美化”除了满足员工的需求,还要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过去为企业提供商事‘一条龙’服务,就是收齐企业的材料,代为到相关部门办理,这其实是跑腿的活。现在漕开发综合服务中心的窗口是直接可以办理业务的‘终端’窗口。”申毅认为,这是本质的区别。目前,服务中心大厅开设了11个窗口,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在内15大类75项服务事项。前不久,一家央企要成立制造业企业,经过服务中心专业老师指点后,备齐资料,直接在中心窗口办好了新设立企业的核名事项。接下来,依托“一网通办”,企业不出园区便可办妥所有证照。

       企业集中势必带来劳资纠纷、专利事务、知识产权纠纷多。大调研中,虹梅街道司法所对往年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仅去年,辖区就有知识产权和经济纠纷100余件、劳动争议纠纷600余件、消费纠纷4000余件,其中约20%需要调解。今年4月,街道与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及法院携手在园区内设立联合调解中心,开设专业的服务窗口,企业和职工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身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虹梅街道司法所所长钱晓鹏介绍说,联调中心由专业调解员、律师、第三方调解机构提供劳资、消费、经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调解化处,出具法律文书并对接区法院提供司法确认服务。“行业性、专业性纠纷通过调解的柔性方式‘软着落’,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这也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营商法治环境的尝试和探索。”园区一家某企业拖欠20余名员工工资,员工到联调中心寻求帮助。联调中心调解员接案后经上门走访,了解到公司是因融资困难导致欠薪。在联调中心律师参与咨询下,经多次调解,有些员工获得离职补偿,剩余员工在融资完成的第一时间,收到了拖欠的全部工资,一起群发事件得以顺利解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图说:目前街道正在完善企业微信办公平台“虹梅园区e点通”。袁玮 摄

       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告诉记者,目前街道正在完善企业微信办公平台“虹梅园区e点通”,向园区企业推出“管家式”服务。目前这个微信平台有100多家企业,接下来把园区所有企业都拉进这个“朋友圈”,按产业类别进行分类,建立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开放平台。记者看到,目前有咨讯发布、资料查询、园区e站、虹友汇等板块,这个平台可以发布各类活动信息,企业可通过关键词搜索各类资料或政策,还可以通过留言咨询解答个性化问题,企业之间也可在“虹友汇”这个没有围墙的“朋友圈”里互动。“通过大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生态’、最美的营商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