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拥有400多年历史,蕴含着奋斗者激流勇进精神 罗店龙船:江南文化焕发新活力
罗店镇居民以划龙船为主题创作的罗店民俗画。(宝山区罗店镇供图)
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划龙船习俗”宝山区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忠,已经带领一群伙计忙开了,他们正在为端午罗店龙船文化节的表演做着准备。今年的龙船文化节,他打算派一条黄龙一条蓝龙去参加表演,这两艘中型龙船虽说去年已经大修过,但还要仔细检修,桨手们也要在参加比赛前练一练配合度。
“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吃龙船饭的,从我们这一辈往前算至少已经有四代了。”说到龙船,张国忠脸上挂满了笑容和自豪。从1993年参加龙船表演以来,张国忠担任桨手已经快30个年头。他们兄弟三个还接过父亲张福成的衣钵,掌握了全套龙船制作工艺。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罗店,蕴含着奋斗者激流勇进精神的罗店龙船,已成为文化金字招牌和民间文化的“领航员”。
400多年历史,曾被称为“檀一邑之胜”
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作为长江口上第一个江南古镇,罗店河网密布、石桥众多,这样的地理环境,似乎天生就和船有着特殊的缘分。据史料记载,罗店划龙船的习俗始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光绪年间的《罗溪镇志》称之为“檀一邑之胜”。
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这里还曾举办过轰动一时的“龙船会”。张国忠曾听父辈们讲起过当年的盛况,每逢端午等节庆,地方商会便会出资组织“龙船会”。一连几天的“龙船会”上,各“龙”装扮一新依次前行,进行各种表演。商店趁机促销,商贩聚集,热闹空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罗店龙船重振威风。在1983年的民间文化年会上,民间艺人用灯彩的形式,扎出了罗店龙船的模型,并以行街表演的形式展示。1993年,居住在古镇东南弄村的“造船世家”张福成兄弟几个,依照古法,以匠心打造了全新龙船,让具有400余年历史的龙船重回公众视野。2008年,“罗店划龙船习俗”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传承,古法工艺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罗店,划龙船有着一套传统的特定模式,比如,活动时以“立钻”(又称“立竿”,在镇中心竖竹竿)发布信息。以参与活动的船数确定活动进行的天数,以“拾鸡蛋”(抓阄)确定轮流做东道主的顺序,并称东道主为“头港”,行驶指挥权。罗店龙船的表演更是别开生面,舵手以脚踩船板,指挥划手,船上的乐班演奏专门曲目以配合表演。与此同时,陆上表演也是丰富多彩,多达十几种。
龙船表演最精彩的当属“打招”,不同的组合“打招”,可形成各种不同的队形和走向线路,从而变换出“链条串”“荷花箍”“交叉环”“团团转”。在划龙船过程中,由“领港”的龙船统一指挥,数船配合,交叉往返,旋转迂迴,变换出各种姿态。或同向追逐,或相向穿行,或顺流竞驶,或逆水调头。划手们在划船时,个个奋力,尽显奋勇拼搏的精神。
罗店龙船的船体装饰也很是讲究:龙头用香樟木雕刻,龙嘴口含明珠,朝天张开,龙尾高翘;船的前部是以明代古建筑“北极阁”为式样的牌楼,后有艄亭,雕梁画栋,彩瓦飞檐,十分美观。
如今,在保留传统古法工艺制作的基础上,罗店龙船还结合时尚新科技,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全面采集全息3D模型,清晰还原制作工艺的每一个步骤,让这一江南文化独门绝技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