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篆刻家陈文天。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消息(彭丽):近日,上海微网专访著名书画篆刻家陈文天。陈文天,1951年生于上海,书画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文天为原台州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岩市书法协会理事长、浙江省台州市及所属黄岩市两地政协委员,还是一位文博工作者,是兼长诗、书、画、印“四全”于一身的艺术家。
陈文天(左)与父亲陈石濑。
陈文天有刻石于浙、皖、赣、甘、河南宋陵或为上海美术馆、刘少奇纪念馆收藏。1988年,上海美术馆举行"陈石濑、陈文天父子书画篆刻展",1990年、1992年又二度应邀赴香港展出。陈文天以其非凡的金石与书法功力相融,涉足于画坛。他从书法入门,书法则以碑入帖,遒浑天真,意涉瑰奇。以“金石学”功夫筑基,又以书法入画,揉青藤、八大笔意,神雄气畅,作品雄厚刚健,有古拙与素雅之美。可谓篆刻胎息秦汉而自出机杼,于古朴中出新意。
出身书香门第,深厚的家学渊源。
陈文天的祖父陈厚载先生,早年就读于江南实业学校,倾向于改革。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受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学者和名人推荐,接待康有为。康有为学贯中西,陈厚载亦精通中国文学,且有西学素养,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陈石濑创作的国画作品。
陈文天的父亲陈石濑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陶瓷鉴定专家和收藏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大画家郑午昌、汪亚尘的得意弟子。陈石濑发起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并担任《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编辑。三十年代初,成为由齐白石、徐悲鸿、郑午昌、朱屺瞻等许多著名画家组成的“中国画会”成员。陈石濑擅山水、花鸟, 尤工于彩墨金鱼。山水苍劲淳漓,自僻蹊径,花鸟则潇洒出尘,笔简意赅,水墨金鱼尤为当代独步。在中国近代绘画的多元发展中,建树了将文人画笔墨、院体画意境有机契合的高度和难度。陈石濑精于收藏,其研究范围包括书法、名画、碑帖、瓷器、漆器、建筑、家具等,似乎凡是与“古”沾边,与“艺”沾边的,他都饶有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撰写文章以铭记,可谓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可以说:“一生致力于学问,无日不亲笔砚。”为文化的保存和考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石濑创作的国画作品。
陈石濑创作的国画作品。
自古真正的书香门第,乐于诗书风雅,尤擅书画文艺。陈文天说:“小时候,家里会来很多父亲的好友,比如钱瘦铁、来楚生、朱屺瞻,他们是现代艺术大家,但对我而言,他们是亲切的叔叔伯伯。大人们吟诗作对、秉烛夜谈,我就在旁边边玩边听,叔伯们聊到兴处,经常会带着我写上几笔。后幸得钱瘦铁、来楚生收为入室弟子,并得朱屺瞻指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名师的指导下,我开始练习书画,奏刀学印。”
著名作家、“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对陈文天非常赏识,曾在《书林片叶》中说:“顷见陈文天所书钟鼎行草,秀逸之气,扑人眉宇。询之,始知文天乃画家陈石濑之哲嗣,钱瘦铁、来楚生之高弟。石濑、瘦铁、楚生均我稔友,为之欣欣不置。”
陈文天创作的书法作品。
善隶、草、行各种书体,广采众长,冶于一炉。
陈文天曾说:“凡是纯粹的书法,它的‘法’必定是存在的,而且只有一个‘法’,那便是‘书法之法’。” 陈文天追求北派用笔,书法遒然,用笔浑厚强劲、多力筋骨,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平和自然,颇注重意趣和法度。陈文天说:“你有多少书法修养,这个‘法’你就能摸索几层。”于陈文天,书法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的心迹,即所谓“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陈文天创作的书法作品。
著名影星杨在葆曾在看过陈文天的书法后,放声赞曰:“好字!好字!古拙素雅,不失汉唐遗风,又有新意。”陈文天的书法很漂亮,这个漂亮不单在外表,不只在形,而且在韵。陈文天说:“书法的内涵很重要,内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结构、法度、章法、笔墨等多个方面。”说起书法的韵律,陈文天说:“在写草书和行书的时候,我非常注重旋律感。比如短划和长划之间的配合,圆转和方之间的配合,笔墨的轻、重、枯、浓等,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如同写诗一样,有平仄之间的关系。”旋律感是熟练和深入后的体会,是书写中美的乐趣。
陈文天创作的书法作品。
陈文天强调,书法通百艺,写书法不能止于书法。音乐、书法、建筑、自然界等万物都可与书法艺术相关联。要善于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对于书法的创作都有所启发。
陈文天创作的书法作品。
善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
陈文天创作的篆刻作品。
陈文天自小开始学习篆刻,师承来楚生。陈文天强调篆刻既要通书法笔画中的肥瘦笔墨,亦要注意印面的高低顿挫。赵悲盦曰:“古印有笔兼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陈文天同时强调,把握印面阴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印文笔画均匀。印文笔画,最怕无虚实疏密,一定要随着文字笔画的繁简进行布局,适当取舍,求其均匀,以期舒展自如、落落大雅。篆刻线条方面,刀法要老练,线细贵道劲,如高柳之垂丝;线阔贵浑雄,如长鲸之饮海。一印之中,应有深浅,疏处宜深,密处亦浅。
陈文天创作的篆刻作品。
陈文天因为篆刻与收藏家朱鸿达、影视明星唐国强、前乒乓国手陈新华等各界朋友结缘。陈文天特别谈到因篆刻发生的一件对其非常有意义的往事。他说:“1993年春,汪亚尘先生的女儿汪听逸自美国飞沪探亲,为她的美国朋友刻5方图章。我作为汪亚尘的徒孙,欣然接受委托,并精心刻了5方篆印亲自送上门。汪亚尘先生的遗孀荣君立夫人听到我上门非常开心。老人家打开一个古色古香的装饰盒,指着满满一盒印章对我说:‘这些印章是名家为你的师祖汪亚尘刻的,随你挑十几方,打印后,带回去临摹学习。’ 荣君立夫人平时视这些印章为至宝,担心落入文物贩子之手,用来造汪亚尘假画,平时不肯视人,更不让人打印,这次破例让我倍感荣幸。”
画作:近看有骨,远观有韵。
近代书画篆刻名家李健说:“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曾说:“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
陈文天创作的国画作品。
可见自古书画同源,书画印本一家。陈文天融书法与金石的功力于绘画,通过一条条、一点点遒劲有弹性的钩线、点戳,来追溯出线条中至高的骨力。他用线传递力度,用形传递情感,用不同的行笔和墨色的千变万化,使书画作品变得更有情趣、更有气韵。陈文天说:“要善于观察,以迅速灵敏的眼光捕捉所要表达物体的形象,通过腕底线条和用色的枯、湿、浓、淡之变化与概括,在简单的画面中传递出深邃、隽永的韵味,甚至将自己的性格融入其中。”
清初画家石涛诗句:“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陈文天的书法可作绘画欣赏,绘画亦可作书法观摩。国画的线条具有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书法用笔体现中国画造型的语言,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
陈文天创作的国画作品。
画家吴冠中:一切艺术都趋向于诗。
一幅完整的作品,有画有书有印亦必有诗。诗书画结合,诗在第一位。诗一方面指画上题句,另一方面则强调作品的诗意。书法若只停留在线条,绘画若只停留在表象,便失去了韵味。人们赞赏某幅作品,说画有尽而意无穷,强调的就是韵。正如黄庭坚所说:“凡书画当观韵”,这便是诗意。
湖边筑室写丹青,放眼空明抒性灵。
大块文章生气韵,中间风骨立神形。
知君胸臆存丘壑,挥手烟霞满画屏。
笔罢回看春水暖,沙堤花树正扬馨。
——陈文天《七律 · 感兴》
陈文天创作的国画作品。
这是陈文天诗集中的一篇,以“诗书”为本,以“感兴”为题,书写胸中丘壑,意中乾坤。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惬意,亦有“结庐在人境”的心志高远。通过诗句,作者将观者引入画面之中,诗意从“画面”生发,画意由诗意得到升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代大画家石涛“一画”中强调:“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易经》理论,参天地之化育,万物既源于一,又复归于一。陈文天擅长诗、书、画、印,并将其巧妙的融为一体,正体现了他“九九归一”,将所学、所感、所悟等有形化为无形,归结到作品中的心愿。(图片由陈文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