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大王”水赉佑:甘为他人作嫁衣

2018-01-17 13:56:2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水赉佑 头像_副本

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届得主水赉佑。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彭丽):近日,上海微网专访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届得主水赉佑。水赉佑,1942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古籍出版社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赉佑深谙古籍版本学、目录学,参与《古本小说集成》、《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等大型丛书的编纂工作。对中国古代书法史料深有研究,曾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书学、碑帖学术研讨会。

  水赉佑做了一辈子的资料工作,业内朋友亲切称他为“资料狂”。

  水赉佑1961年进入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工作,进单位的第二年,正值《辞海》在浦江饭店集中修订,整整一年时间,他与资料室同事奔波市内各图书馆查借资料。1978年4月,水赉佑从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调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工作到2012年底第二次退休(返聘结束),长达34年。水赉佑说,他非常自豪的是有幸直接参与影印图书《四库全书》、《古本小说集成》、《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四个大型选题工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清代诗文集特等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清代诗文集

水赉佑参与编纂的《清代诗文集汇编》。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您怎么会想到影印《四库全书》?

  水赉佑: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资料,对于一个专业古籍出版社来讲,还是相当匮乏的,远不能满足编辑工作的需要,因为许多古籍只有《四库全书》中存在。1985年初,我向魏同贤、钱伯城两位社领导提出购买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的想法。其目的一是解决编辑日常核对资料所需;二是把它作为底本影印出版。后经社领导多次论证,4月22日,我专程去外文书店进口科,向老同学徐家康经理订购,并请他绝对保密。《四库全书》出版后,社会反响不错。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据悉,1990年您参与《古本小说集成》底本的查借工作,对于图书馆来说,馆藏善本图书的借出是有难度的。在查借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是您记忆深刻的?

  水赉佑:当时的查借工作,有几件事,我一直铭记心头。第一件是向戏曲研究所借书,因其藏有大量傅惜华先生捐赠的明清善本戏曲小说,是重点借书单位。1990年2月25日星期六,戏曲研究所资料室刘效民主任早早等候,根据借书清单,提供我所需的全部图书。并主动拿出馆藏善本图书登记簿,让我选择其他所需图书。我那天一直忙到下午5点,才办好两大箱善本小说的借书手续。事后我才知道,24日晚上刘主任父亲突然病故,但第二天她仍守信两次来单位帮我办理手续。

  第二件是去北京图书馆(即现国家图书馆)商借善本小说,特藏部主任张国风、方广锠两位博士,在我向他们详细说明各图书馆借书情况,及保证图书绝对安全后,得到鼎力相助,同意把书带回上海。经过库房、特藏部、门卫三次开启封条,我与杨文凯及特藏部王荣民、赵海明一起,包一间软卧车厢回沪。

  第三件是向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借书。1993年12月14日,我到文学所与刘世德所长恳谈后,他最后同意借书,我随与资料室顾红主任签订借书协议。万万没想到,文学所个别同志认为顾红主任把文学所的珍贵资料卖掉了,顾红主任为此事被迫离开文学所资料室。知悉此事后,我非常过意不去,特意登门表示歉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71207084550_副本

水赉佑做编委参与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您参与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四大项目,其中编纂《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程非常浩瀚。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吧?

  水赉佑:1996年元月起,我正式参加《续修四库全书》工作,负责全书底本征集。《续修四库全书》有用书量大(选目有5000种)、出版时间紧迫(希望用八年时间)、藏馆分散(散布各地100多个单位)三个特点。6年时间里我出差800多天,一年平均140天。有时刚从外地回到上海家里,换了衣服马上又出发。到过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藏家共115处,联系部分海外图书馆和私人藏家,共查阅书籍15000余种,最多的一天往返于4家图书馆。

  影印图书质量好坏,除了制定好的选目外,关键是要选择版本早、品相好、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底本。为了借到好的底本,我大量查阅各馆藏书目录,对罕有的、疑难的不知收藏单位的图书,再针对性的进行发信普查。同一种书常常要查看数家藏馆,进行反复对比,尽量挑选满意的印本。如经部的《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史部的《钦定兵部处分细则》等都是在先后比较了五家馆藏的本子,才最后选定其中一部最好的作为底本。

  《续修四库全书》整部书单配补页就用书多达1800种,约配补12000页。有时一种书需要经过几家藏馆才配补齐。有时联系好一个藏馆,此页书也缺或不清楚,白白翻找。为了尽可能把缺、损、不清楚的书页寻找同种版本进行配补和调换,我有时一天要发十几封信,或打十几个长途,请各图书馆帮忙。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水赉佑的主要著作

水赉佑的主要著作。摄影 彭丽

  在参与社里大型丛书编纂的同时,水赉佑利用业余时间,还编著了 “宋四家”史料集、《淳化阁帖集释》和《〈兰亭序〉研究史料集》。

  水赉佑著作颇丰,对“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颇有研究,先后编著了《宋代帖学研究》、《蔡襄书法史料集》、《米芾书法史料集》、《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赵佶的书法艺术》、《淳化阁帖集释》、《苏轼书法史料集》(上下册),共计10多本专著,还撰写30多篇专业论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兰亭奖证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兰亭奖

水赉佑编著的《宋代帖学研究》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摄影 彭丽

  水赉佑编著的《宋代帖学研究》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界最高奖项)理论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苏轼书法史料集》(上、下)获得2017年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银奖(金奖空缺)。其中《宋代〈兰亭序〉之研究》获第四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怎么会想到做“宋四家”的书法史料及《兰亭序》史料研究?

  水赉佑:1962年我参加青年宫书法学习班,喜爱书法,加之本来的兴趣爱好就是搞史料,后来在方去疾先生(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建议下开始收集“宋四家”书法史料。每天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翻书做卡片摘录,然后再誊抄到稿子里。我在古籍出版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一直做了40多年。

  在这期间,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著名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先生给我出题让我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顾老说:“你应该再整理《兰亭序》史料。”我答:“这是千古之谜,搞不清楚。”顾老说:“正因为如此才有意义。”他还说:“史料是靠长期积累的,古人做学问就是先从收集史料入手,而且非常重视辑佚工作,希望你把《兰亭序》史料收集工作做起来。”在顾老的鼓励下,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了《兰亭序》史料的收集工作。从1985年到1992年共收集了30万字的《兰亭序》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宋代〈兰亭序〉之研究》一文,获得第四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顾老知道后特别高兴,还亲自为我题写“崇兰堂”斋名。

  我埋首于故纸堆中,夙兴夜寐,历时27年,共引用古今文献及有关资料八百多种,编著《〈兰亭序〉研究史料集》,这是迄今海内外唯一 一本有关《兰亭序》专题史料的汇编集。包含历代有关《兰亭序》的历史叙述、历代各种版本收藏情况及评价、历代题跋、咏赞以及审定方法等各种文献史料,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2014年获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71207084510_副本

《〈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专著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您编著时是否遇到困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水赉佑:在史料搜集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难于看到各种拓本(包括影印件及丛帖)。有些原始的刻帖,不仅保持版本的原貌,而且内载诸多书家的手迹及原始的跋文,有着珍贵、罕见、丰富的史料。可是因为条件所限无法看到。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您的著作《苏轼书法史料集》(上、下)再次荣获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银奖(金奖空缺)。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水赉佑:我这个年龄,对于获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年纪这么大了,挤进去没意思。其实搞研究的人,最激动的莫过于研究成果的产生,奖项是次要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副本

水赉佑的著作《苏轼书法史料集》(上、下)。资料图

  令人更加震撼的是编著所用的所有资料和初稿,水赉佑全是手抄完成。

  水赉佑笑说自己是一个“文抄工”,他搞研究的年代,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尚未有,记录资料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抄。抄全文费时,水赉佑就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做成一张张资料卡。资料卡上记录着“藏馆 、书名、卷数、页数、版本”。他的资料卡有满满的10多抽屉、10000多张,分门别类的整齐存放并备注主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卡片1

水赉佑整理资料的卡片(左一为装卡片的抽屉柜;右一上为每个抽屉里的卡片;右一下为卡片内容)。摄影 彭丽

  手写完成相关文字,这中间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著作都有完整的手写书稿,但因为种种原因,遗失了很多,他说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同时因为朋友研究需要,也被他送出了很多。甘为他人做嫁衣,水赉佑对于热爱书学研究的学生或同仁非常平易近人,无论谁向他请教,总是毫不吝啬的提供给对方所需资料。

  水赉佑说他不懂电脑,手机的简单用法也是孙子教的。谈及电脑和手抄的优劣,他说“科技进步总是好的,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很多典籍因为没有收录入电脑,查阅资料也会受限制。电脑与手抄相比都有利弊吧,关键看怎么协调。”他说,“我还是习惯传统看原书收集资料的方式,但鼓励年轻人借助高科技,同时也不要丢掉看原书的资料搜集方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71207084558_副本

水赉佑家的书房一角。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国内书法界的朋友,常请您帮忙寻找文献资料。更有很多理论学者因此受益。您常说“一人辛苦万人乐”,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共享的初衷是什么?

  水赉佑:学问一个人是永远做不完的。能为书法理论工作者提供可以查阅的史料集,促进书学研究,是我的心愿。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料集也是一种工具书,人们利用它,就可节省翻检的辛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为研究者提供诸多方便,能弄清楚一些问题,我编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水赉佑说,他还有很多的选题想要编写,最希望的就是时间走的慢一点。并笑曰,如果再多给他70年也不够用。

  水赉佑的抽屉里有8个放大镜。他说:“我的眼睛做过视网膜脱落手术,现在又严重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近视1000多度,不用放大镜字看不清楚。”他说现在整理资料,要靠放大镜。

  虽然有诸多不便,水赉佑每日仍然不间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整理。他说:“我现在更忙了,想修订《蔡襄书法史料集》、《黄庭坚书法史料集》,希望再考一考宋代的几套丛帖。”他说:“书不是写好就结束了,我所编写的书,大多是关于书法的工具书,需要不断地完善,这是对书籍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查阅资料的读者负责。”

  说起遗憾,水赉佑说最大的遗憾是上班时自己太忙了,经常出差,没有时间帮助夫人照看家里,节假日忙于自己的史料整理,没有时间陪夫人和家人出外旅游散心。

  说起感激,水赉佑说他之所以能安心顺利的进行研究,要感谢单位领导和业界的朋友们,给予他非常多的支持和便利,特别是图书馆藏书的借阅等,他说没有这些支持,他的资料搜集也无法完成。更感激他的家人对他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说起希望,水赉佑强调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更加悠久和深邃,有很多的内容待研究考证。最大的希望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理论学者加入到史料整理和书学研究的队伍中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