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崇明生态 重塑扁担沙生态蓝图发布

2018-01-29 11:17:54|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扁担沙“潜伏”长江口已百余年 重塑扁担沙生态蓝图昨在沪发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3

图说:长江口扁担沙生态蓝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江口生态建设,也为了更有力应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潜在风险,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与崇明生态文明智库,27日下午联合发布扁担沙生态优化建设蓝图的构想,并举行“守护崇明生态岛生命线——重塑长江口扁担沙生态蓝图研讨会”。来自市发改委、市绿化和市容局、市水务局、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就扁担沙生态优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长江口除了大家熟悉的横沙之外,还有长期“潜伏”的扁担沙,已形成一百多年,位于长江口南支主槽与新桥水道之间,西起东风西沙水库,东至新河港。以三沙港通道为界,分为上扁担沙、下扁担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与海洋发展”教席首席科学家、华东师大教授林拓指出,当前,扁担沙南沿上冲下淤,沙体伸长加大,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切割扁担沙尾,形成新桥沙,且不断淤涨,倘若放任其野蛮生长,存在严重隐患。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扁担沙直接关乎上海的饮水安全、航道安全、城镇安全和物种安全。扁担沙有14种大型底栖动物,囊括整个长江口淡水性河口种,代表长江口作为世界大型河口的大型底栖动物区系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扁担沙周边水域是洄游性经济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扁担沙西北侧崇西湿地还调查到在上海绝迹多年的松江鲈。扁担沙水道为这些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洄游通道,湿地植物转化的营养物质提供了有效的食物补给。如果扁担沙环境一旦遭破坏,严重影响洄游物种安全通道与驿站,这些物种难以完成生活进程,必将导致长江口南支生态环境大幅萎缩。

  “目前是扁担沙生态优化治理的最佳时机。”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茅志昌说,扁担沙的功能定位排除了土地资源、深水岸线、水源地后,最好是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构建扁担沙湿地公园需经过近期(生态促淤)、中期(培育优质潮滩湿地)和远期(构建湿地公园)三个阶段,通过三沙港通道的治理,维护新桥水道现状,这将凸现积极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对于此份新蓝图中描绘的景象,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教授认为,要从全球气候变化、水平面上升的视野重新考量长江口生态治理;副研究员袁琳提出,国内外许多成功案例表明,建设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资源、提升湿地服务功能的最佳途径。扁担沙湿地具有建立湿地公园的显著优势。扁担沙是典型的河口江心沙洲湿地,四面环水,拥有典型的潮涨潮落水文特征和河口湿地的潮沟地貌特征。而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必须完成。例如,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可在时间上采取分期建设,在空间上合理布局。首期先在离南门近的下扁担沙建设湿地公园,上扁担沙先留白。公园内应该拥有多种生境类型,可以为不同的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在保留原有原生植被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本土植物,通过合理配置,为不同生物提供不同类型的栖息和繁育生境。此外,未来的湿地公园还可通过营造浅滩、搭建鸟窝等方式,为鸟类、鱼类、底栖生物等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享到: